第343页

如果说猛牛前期的成功,得益于它的道德营销(爱国,探月工程等)以及老牛同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出现安全问题以后,猛牛反而成为乳企中品牌形象摔得最狠的一家企业。

面对突如其来的行业风险,猛牛一直以“火箭速度”发展的缺点暴露无遗:发展时间过短,发展速度过快,底蕴终究不够深厚,现金流面临断裂的危险。

杨业分析道:“事件爆发后,猛牛股价随即大跌,猛牛今年的资金缺口预计达到二十亿元以上。”

“最明显的对比是,事件爆发之后,被三聚氰胺污染的所有产品都必须下架销毁处理,损失不可避免,但在损失承担上,猛牛和伊力的策略却不一致。猛牛要求自己的经销商责任共当,损失资金五五开,导致很多经销商资金周转不开,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伊力选择全额承担损失,这种做法赢得了很多经销商的口碑,与猛牛一对比,很好地树立了正面的形象。可以预计,当国内乳业开始复苏的时候,有多少经销商会倒戈伊力。”

“说到底,还不是有钱和没钱的区别?”

好吧,齐政更不担心猛牛了,后面都要卖身了,还有什么好说的。

齐政问道:“伊力的情况呢?”

杨业面色一凝,说道:“虽然伊力可能是今年各大乳企中亏损最严重的乳企,但是伊力应对市场的速度最快,复苏的速度也必然领先行业。”

“怎么说?”

对于老东家,杨业的消息渠道明显更为灵活,因此对伊力的举措一清二楚。

“举个例子。集中全力强化品质检测,是乳业在三聚氰胺事件集中爆发后的第一反应。但伊力的反应更快速、更全面。据说事件发生的一周后,进驻伊力所属各奶源收购站和加工工厂的检测监管人员就接近1万人,全程监督挤奶和灌装环节。”

“同时,伊力还投入了1亿元采购专项检测设备。你知道的,这段时间内,由于国内的需求量大,检测设备一度脱销。但伊力号召了集团所有人员,多方打听最新的设备来源。”

“我听说,当得知一批检测设备即将即将抵达海关,他们就立刻派人联系设备厂家,愣是不等卸货就直接从海关‘抢走’了设备。”

齐政不由咋舌,想不到这几年一身“大公司病”的伊力,在危机来临时也能这么雷厉风行。

他是知道嘉谷乳业开了个好头,在自己的企业内构筑了一堵质量控制的“防火墙”。事件爆发后,其他乳企有样学样:伊力搞了个“放心奶工程”,猛牛推出了“牛奶安全工程”,光明给奶牛发放“身份证”,并将自己的牧场命名为“安心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