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奶业,满目毒瘤。混乱的奶制品市场……在潜规则总的爆发后,在全国范围内彻底掀起了舆论狂潮。
“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岛国人的口号是一天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中国人的口号是一天一杯牛奶震惊一个民族。”这是网络上传播最广泛的一句评论,也是最让国人心痛的一句话,好比自己扇了自己一巴掌。
……
第282章 谁能问心无愧
三聚氰胺对国内乳业的伤害太大了。
诚然,其实有不少乳企没有在检验中发现问题,但多是地方小品牌,大品牌几乎全军覆没。
以至于质检总局发出公告,决定废除《产品免检管理办法》,同时撤销猛牛等企业“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舆论对此简直痛心疾首。
“毒奶事件,让中国乳业的信任度和信用度一落千丈,尤其是十几家国内著名的全国性名牌乳企也涉其中。不仅让中国乳业从此深陷信任的谷底,也让刚刚恢复消费信心的消费者遭受重创。不少消费者开始寻找奶制品的替代品——豆浆。”《消费者日报》报道:“还有什么比放弃长期形成的消费观念还严重的事吗?不是到了实在难以容忍的地步,谁会轻易放弃一种生活方式和营养呢?”
《南方周刊》报道:“乳品安全是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纽带,忽视安全甚至以劣充好,不仅是在拿消费者的生命开玩笑,也是在拿企业生命当儿戏……”
“无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如果它不把消费者的利益给考虑进去,那么它就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也势必会导致一种信任危机。”
《人物周刊》的评论尤其发人深省:“如果说伊力、猛牛等知名乳企都不知道牛奶生产中的种种问题,简直就是侮辱大家的智商。但是对于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浅显道理——食品中不能放毒,却没有人站出来提醒。最终是所有人承担了整个行业所堕落带来的代价。”
当然,除了声讨,更多是反思。
除了企业管理者的责任,把毒奶粉向生产链向上追溯,奶农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今大家都知道了,国内原奶供应松散式的模式也是造成此事的主要原因。
“轻上游奶源建设,重终端市场销售”是祸根,譬如乳业前两强的伊力和猛牛,都将精力放在下游营销上,两家公司90的奶源还是靠奶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