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页

很快,在第二年的春天,霍斌的蓝莓种苗几乎死亡了一大半。

“投资的钱就这样打水漂了,是我们太小看蓝莓种植技术了。”霍斌坦然说起曾经的失败。因为亏损严重,投资伙伴也相继散伙,公司也不复存在。

“鼓没打到点上”,霍斌的第一炮不仅没打响,还将家里提供的资本亏得一干二净,成为甘禹县有名的败家子。

在那次惨痛的失败经历后,霍斌没有放弃,他痛定思痛,不仅系统学习了蓝莓种植知识,还四处拜访专家,与农业大学、农科院园艺所等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科研技术的支撑下,霍朝勇逐渐掌握了蓝莓种苗培育等核心技术。

但曾经的失败历历在目,无论是家里人,还是朋友,这次都不再支持他,“家里有矿,做什么不好呢?为何偏偏要在地里死磕呢?”

“大概是因为父辈靠挖矿起家,总要有不争气的后辈要将从地里所得的还归地里。”霍斌自嘲道。

没有资金就难以发展。

当然,农业资金门槛低,规模可大可小。大老板可大搞——成百上千万投资;小老板可小搞——几万到几十万投资;至于广大农民,可散搞——几万元以下投资。

得不到家里的支持,霍斌也就比一般农民稍微好点,勉强能当个“小老板”。

就在他准备找朋友借几十万,再次杀入蓝莓市场时,甘禹县政府看中了蓝莓产业,并引进了嘉谷的项目投资。

……

“所以,嘉谷的第一个水果基地,就是蓝莓种植基地?”张宣淞一脸意外道。

齐政点头。

潘华也是想不到。

毕竟蓝莓这玩意,在如今的国内,实在是太小众了。

他们做生鲜经营的,当然知道蓝莓是什么。但走到大街上随便问几个人,估计没一个知道蓝莓具体长啥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