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说,整个国有企业集团都已经处在了资不抵债的地步。
国家和地方的负担太重,所以针对地方经济的改革一直就没断过。
可改革不能瞎改。
一个改不好,那可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
目前盛行的改革模式,就是社会学家费孝通在八十年代初提出的“苏南模式”。
这模式说白了就是生产社生产队的遗留产物,79年之后,按照中央的规定,生产社和生产大队采取承包入户制度,从公有变成了实际上的个体所有。
可是江苏部分地区的农民没有把社队企业分掉,而是通过乡镇政府的带头,采取合股的方式,办起了企业。像《大江大河》里边儿的小雷家,前期其实走的就是这个路子。
这模式咋样?
如果用现在的事儿打比方,就比如lol吧,这模式就是个妥妥的“前期英雄”。
政府牵头,村民入股。在企业前期往往是各种绿灯各种开,可是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一旦做大可就不灵了。
为啥?
这模式说白了就是“二国营”嘛!
乡长镇长兼职厂长经理,党政经社四合一,产权人人所有人人没有,这不还是国企?
国企的病,病在股份的不集中,而且企业盈利和亏损,对责任人的影响不大。说句含蓄的,别管庙穷不穷,和尚始终是富的。
所以这个模式发展到最后,还是走的国企最开始的那套;吃大锅饭。
其实从九十年代开始,这种模式改革刚出来的时候,一部分人就已经看到了结果。可是在全国,改革口号喊的震天响时候,这个模式还是快速推行开来。
不为别的,就是因为这种改革模式没有脱离“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