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在欧洲区,法西斯势力正在日益壮大,德国的再次崛起似乎已经无法避免,英法两国天真的以为可以通过牺牲弱者来喂饱这个恶魔,好让自己可以幸免于难。绥靖思想让他们对德国的一系列行动视若无睹,甚至幻想能利用他们来遏制苏联。

孤立主义盛行的美国则对自己家门外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漠不关心,毅然投身进“死宅”之道!

而在东方区,大唐依旧是那头强壮的困龙,在“封印”里对整个世界冷眼旁观。欧洲的资本家们既对这片拥有九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心驰神往,又对自己妄想中的“黄祸”心存恐惧,这种爱恨纠结的矛盾心情,让他们在“对唐政策”上经常举棋不定。

有趣的是,生存在“大国缝隙”里的日本,一方面想要进一步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另一方面还想和大唐“重修旧好”,让其加入他们极力鼓吹的“大东亚共荣圈”。但很快发生在年初2月份的一场兵变却将这国家推到其军部的控制之下。

而没有了稳健派的遏制,日本也正式走上了法西斯化的不归路!

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与国们基本上已经选定了各自的“阵营”,至于还有多长时间双方才会正式进入战场……那就得看天意了!

第七卷 前奏曲(下)

第167章 1937

1937年的7日1日,盛夏的骄阳普照大地,赵舰穿着短衣短袖,坐在自家院子里惬意的啃着西瓜,嘴里哼着某些属于上辈子的“童年小调”。

“1937年呐!鬼子就进了中原,先打开卢沟桥、后打开山海关……唉!这眼看着就快要到七七了,也不知道那帮家伙还会不会来作死了?”

一周前,赵舰顺利完成“8年义务教育”,从一直没找到机会让他留级的学校手上领到了属于自己的毕业证。然后凭借着优异的分数和“军属遗孤”的身份,轻松的被大连海军学院录取,选择的主修科目为后勤保障和……“打炮”技巧!

赵舰之所以选择去海军学院就读,不单单是出于一种“父业子承”的传递精神,也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毕竟他将来就算毕业了不去海军服役,也不愁手上没有战舰指挥。

让赵舰感到有些伤感的是,中学毕业后他和三基友因各自的前途而分道扬镳。徐志摩去了艺术学校,为将来当导演进行深造,鲁迅则在中学和中二病双双毕业后报考了警校,气的他老爹扬言要和他脱离父子关系,只有巴金因为成绩最差,所以没能考上大学,只能回家帮老爹做药材生意。

全校毕业生中唯一跟他进了同一所学校的熟人,就只有日本留学生山本正子了。

作为日本海军大将山本五十六的女儿,正子的志向是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舰长。日本的现代海军虽然师承英国。但大唐也同样是海军强国,而且和日本离的又这么近。因此无论是出于憧憬还是担忧。日本海军都有充分的理由去了解大唐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