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开、全部散开!所有人向着不同的方向跑,注意闪避!”
两架he-112一开火,雷泽诺夫就凭声音听出来对方的口径不小,而t-26和bt-5的装甲又坑的要死,各机甲顿时按雷泽诺夫说的作鸟兽散。反正对方就两架战斗机,而他们还有15台能动的机甲,大家散开跑,看他们怎么追!
“鲁特队长!地面上的兔子很狡猾,装甲部队全灭了,这次进攻光凭我们已经完不成了,我们还是撤吧!”
“了解,你们两个先撤,我们打跑了这些苏联菜鸟就回去。”
没有贸然命令部队撤出战斗,第二战斗机中队一直打到对手损失过半,主动撤出战斗才转身返航。2比9的优异战损比,令他们挽回了一些被装甲部队所损失的颜面。
战斗结束后,苏德双方的陆空军相继撤出战斗,德国一方损失18台装甲机兵和2架战斗机,而苏联一方则损失5台装甲机兵和9架战斗机。从数量上看,这场战斗是苏军取得了胜利,但如果深究一下的话,实际上却是德军更胜一筹。
而这也似乎预示着在不远的未来,当双方发生更大规模军事冲突时的景象!
第157章 不存在的战舰
战斗结束后,四散逃离的苏军机甲很快回到硝烟尚未散尽的战场,同时赶来的还有赵舰的紫阳花号。他们要将己方和敌方的损坏机甲全都运回去,因为上面还有很多可以回收再利用的零件,其中的“关节部件”是最为重要的。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初登场的300台英国装甲机兵,有70是自毁于“关节病”。当时人类最好的轴承和润滑液都无法让这些金属巨人连续运作太长时间,关节部件的磨损问题一直到战后才得到解决,而且不出意料的应用了一些古代人的技术。
1923年,第一种人类自产的“超合金”诞生,这种稀有金属硬度极高,使用“特殊方法”铸造成型后,人类现有的常规手段几乎不会对其造成任何损伤。本来是准备大批量生产,好用来造战舰船体的,但实际产能却非常低,最后被应用到了装甲机兵的关节部件上,大大提高了机甲的可靠性。
双方一共23台机甲残骸,一带回老家就被技工们迫不及待的拆解开来。
苏联人自己的机甲,哪部分应用了超合金他们自己都清楚,拆起来也相当得心应手,而德国人的机甲他们就得仔细一些了。除了肯定得用超合金的常规部件外,其他部分他们也得仔细检查一下,以免落下的好东西。
“妈蛋!这些德国人真浪费,整个膝关节竟然全用的超合金,狗日的法西斯阔佬!”
拆解的过程中,工程师们自然忍不住对比一下双方的零件,而结果是苏联人不得不承认,他们的部件无论在工艺还是用料上,都比不上德国人的水平。跟在现场的赵舰从桌子上拿起两个大号轴承,顿时体会到了高富帅与矮穷挫之间的差距。
德国人的轴承,整个部件完全由超合金打造。而苏联人的轴承则是复合结构,只有摩擦面一侧有薄薄的一层,中间的夹层用的都是普通钢材。这么弄虽然给人感觉很抠逼,但同样的机甲,苏联货只需要使用德国货三分之一的超合金就足够了,而实际上,两者使用效果的差距并不是很大。除非碰上克里斯嘉这种操作粗暴到可以让轴承“脱钢”的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