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电子芯片、氧传感器以及喷嘴等基础器件依旧采购来国外厂商,但整合工作却是由中华es研发团队主导。
最宝贵财富当属团队的工程师针对盘古发动机,从零开始重新编写了es底层和应用层的代码程序。
这就好比建设一栋房子,先打了地基,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属于非常正确的设计思路。
距离上一次es点火失败已经过去一年时间,es项目组在此区间重新调整了设计思路,再次拿出了新的样品成果。
从美国归来的团队领导人祁治方,一年时间不到苍老了将近十岁,没日没夜的加班加点就为了造出中国人自己的es系统。
“我现在是和自主es杠上了,入迷也好,魔怔也罢,搞不出来我是必定死不瞑目!”
满头华发的祁治方自我嘲笑道。
“虽然在美国搞过es的相关工作,但真正重新研发才发现是两眼一抹黑,只能靠撞墙式发展。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技术上完全靠自己摸索,过程中哪儿错了哪儿对了不知道,只能用最终结果去验证。就像走迷宫,走到死胡同后再回头重新找路出发,我们团队都自称为撞墙者!”
es团队的努力,韩皓都看着眼里,因此他并未对其施加过任何压力,完全依靠他们个人自觉和不甘心产生的动力。
这次es再次点火,韩皓没有出现在现场,他不想给以手下工程师过多压力。
“机器调试完毕,传感器一切正常,所有指标都正常,随时可以开始点火试验!”
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助手向祁治方汇报道。
“开始吧——”
祁治方面无表情下达命令道。
“嘟嘟——轰——”
随着按钮亮起,试验台架上的发动机顺利点火成功。
这只是发动机启动的一小步,但却是中华es团队迈开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