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

造车[校对版] 榕之子 1679 字 2022-11-05

这个时候,韩皓也体会到自己建立遍布大半个中国的销售网络是多么有用,他们犹如毛细血管般很快把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消化分销到全国各地。

看了央视的广告,就能在家门口找到经销商买到心仪的产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体系。韩皓也要感谢央视,花了3000来万就包下了一整年的黄金时段,给华夏厂提供了非常优质的宣传平台。

当韩皓在心里感谢央视的时候,一个摄制组来到虎山找到了他。

第七十三章 再次赴日

来人正是《东方时空》摄制组,他们听闻华夏厂准备踏入汽车领域,这是中国民营企业第一家涉足汽车整车的企业,制片人觉得这其中有很大新闻价值,于是栏目组就派了一组人准备跟拍华夏厂造车的过程。

“这可不行!”

本来造微面就八字还没一撇,韩皓打算悄悄地干活,待一切瓜熟蒂落之时再对外宣传。如今汽车项目刚启动,本来就有打国家政策擦边球之嫌,现在记者准备大张旗鼓来报道,韩皓肯定不愿意。

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自然知道,在当下中国政策有许多不规范的地方,你闷声发大财可以,但还要大声对外公布就很容易引来有关部门的重拳打击。

任凭栏目组如何劝说,韩皓就是一个字——“不”!

通过关系辗转,《东方时空》找到了程凯,让他劝说韩皓接受他们的跟踪拍摄,就当留下一段珍贵的记录资料。

程凯考虑了一下,如果将来华夏厂的微面真正上市,那么在《东方时空》播出相关纪录片,确实能够对华夏厂的产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于是,跟《东方时空》摄制组达成了协议,跟踪拍摄可以,但是将来何时片子播出和资料选择,华夏厂具有一票否定权,同时还对全部的影音资料具有所有知识产权。

这个意思就是华夏厂允许央视跟拍,但播出什么何时播出得由自己说的算。权衡利弊之下,《东方时空》栏目组同意了这个请求,还在律师见证下签署了保密协议。

另外加上一点补充内容,就是由华夏厂承担3人跟拍小组的费用,毕竟人家常年累月待在虎山,还要跟随出差,这笔费用栏目组难以承受,便由华夏厂负担。

于是在韩皓日常工作中,经常会跟着一组记者,1名文字记者2名摄像记者,力图把华夏厂进入汽车领域的过程完整记录下来。

很快韩皓就发现了不妥,自己简直如同被人时刻监视一般,于是跟记者们协商,只有在关于处理汽车项目关键节点的时候再让他们跟随。平时情况下,就让他们在厂区自由活动,或者回到首都干其他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