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但这样的事情迟早要做的——同时她也意识到了这一点。

“那么你觉得,这样工作谁能够胜任呢?”她问。

苏徽回忆了一下自己过去所掌握的史料,想起夏朝三代而亡,并没有在法律史上留下值得记录的一笔,因此他也暂时想不起这一朝有哪些在律法研究方面的人才可以在这时被提拔重要。

“我不知道。”他说:“不过这个国家有成百上千的人口,济济英才之中,总有能为你解忧的。只是需要费神去寻找他们。”

“那么这样的任务,就交给你了。”嘉禾在他话音落下的那一刻开口,望向他的目光之中饱含信任。

端和八年十月下旬,苏徽以康彦徽的身份获封刑部主事。这是过去方延岁曾待过的官职。

他过于年轻又没有参加过科考,不服他的人自然很多。但不服归不服,意外的却并没有多少。毕竟“康彦徽”这个身份既是宋国公的亲孙,又是皇帝的“面首”,不飞黄腾达才怪。

作为一个二十三世纪的官二代,苏徽没想到自己在夏朝居然还能继续做“关系户”。二十二岁的他还是博士在读阶段,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居然就是在夏朝做官老爷——他走马上任的时候,多少有些心情微妙。

做官什么的他其实一窍不通,来到刑部官衙的那一天,比起工作,他更想一头扎进刑部数目庞大的文书档案中开始搞研究,从政治史的角度分析一下夏朝的法律制度以及实施情况。

想起自己还有正事要做的苏徽强忍住自己搞科研的欲.望,正想过问一下柳玉娘的案子,便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不久前就已经被罢官了的方延岁竟然再度出现在了这里,一身白衣的庶民打扮,比起穿官袍时更加显得他眉目青涩。在苏徽那个年代他应该还是不知世事的学生,而在端和年间,他已经经历了数载宦海浮沉。

方延岁与“康彦徽”没怎么打过交道,但苏徽还是“云微”的时候与他关系倒是不差,曾经主持翰林试看着嘉禾将他选拔为御前翰林,也曾和方延岁一同去泰陵、赴宣府。因此在面对着这个少年的时候,苏徽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长者”心态,目光都不自觉的慈爱了几分。

方延岁与刑部其余同僚关系不差,他回到这里时有不少人都笑着与他打了招呼。他却是径直走到了苏徽的面前,望向他的目光复杂。

“有什么事要说吗?”苏徽好奇的望向他。在苏徽所知的历史中,方延岁为救嘉禾而死,而在这个时空中,他因忤逆嘉禾而被罢官——苏徽只能说人的性格真是奇妙多变。

“陛下将你提拔到这个位子,是为了柳氏女之案吧。”他低声问道。

“唔……是。”苏徽答得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