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杨靖准备去疆省,免不了要和当地的政府部门打交道,所以皮特·吴就把吴大伟推荐给了老板。
听说要和大老板一块出去办事,吴大伟还是非常兴奋的。这个年逾五十的中年人这两年跟着皮特·吴,可是亲眼见证了皮特·吴那花钱如流水般的好爽,在吴大伟的眼中看来,皮特·吴就是真正的大老板。
而当他得知原来皮特·吴上面还有一位更大的老板,而且这位老板是一位美国人之后,吴大伟这才意识到什么叫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原来皮特·吴买的那些东西,全都是给眼前这位大老板买的啊!
这大老板真心牛比!
第680章 八十年代的民航
一行七人乘坐着一辆中巴车从燕京城里来到了北郊的首都机场。
1988年的首都机场真的是很简陋,要不是亲眼所见,杨靖真的是无法相信后世那座庞大而繁华的国际机场竟然就是从这面一座小小的航站楼发展起来的。
此时的首都机场只有一个航站楼,也就是一号航站楼,而这座航站楼此时仅仅只有十个登机口。
不过此时的首都机场远远没有三十年后那么多人,三十年后的首都机场,简直就像是一个超大型的集市,那叫一个人流涌动、接踵摩肩,人脑子恨不能挤成狗脑子。可是在现在,首都机场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空荡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杨靖真不敢相信首都机场竟然还有这么冷清的时候。没办法,在这个年代,乘坐飞机还是一件相当高大上的事情,而且没有一定的级别,一般人是根本不能乘坐飞机的。就算是正处级干部,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都无法乘坐飞机的。
因为你要乘坐飞机,就必须拿着单位介绍信购买机票,否则,门儿都没有。级别不够,是不能买机票的。所以,这个时代的华夏民航才会这么的冷清。
当然,杨靖他们一行人是属于“外国贵宾”,他们当然是有权力乘坐飞机的。
这个年代的航站楼也极具当时的色彩,走进航站楼,抬眼就能看到一条几乎横跨整个航站楼的巨型条幅,上面写着“服务第一、安全第一、做好民航工作……”等一连串的大字,很有华夏特色。
一号航站楼相比起后世的二号还有三号航站楼,真的是简陋的很,这时候的首都机场还没有登机桥或者廊桥,哪怕是国际航班,登机也只能使用摆渡车,然后从飞机舷梯登机。而最让杨靖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在这个年代竟然没有安检……
闸口位置有一个很明显的提示牌,提示乘客不能携带什么东西,也没有安检仪,虽然也有安检员站在那里,但仅仅就是问你一下行李中带着什么东西,也很少开箱检查,远不像后世过安检那样,恨不能让你把衣服扒光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