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珩话里有话,大家都听得懂。
包括林皇后在内,她纵然是看黎浔的这个肚子再不顺眼,也不敢公然出手迫害的,尤其还是在宫里她的眼皮子底下。姬璎已经因为德行问题被废了,她如果再惹上个不慈不仁的名声,皇后之位可能也要跟着丢。
姬珩夫妻象征性的又再施礼告退,她就憋了一肚子的气,反而什么也没能说。
回去的路上黎浔就问姬珩:“我长姐回来了,有她照顾我你也可以放心了。南边军中的那件事,既然隐患还在就迟早会事发的,岳元骐说是尽量帮忙打听,可线索不是把持在他手里的,指不定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呢,你是不是该早些回去坐镇,以防万一了?”
姬珩是将她抱在怀里坐在自己腿上的,给她当肉垫,防着车上颠簸。
手掌罩在她隆起的肚子上,脸上表情却甚是闲适散漫:“不着急,战烈带人盯着呢,他们要互通消息联合行动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横竖也没两个月了,等你先生了孩子再说。”
他确信黎浔有自保的能力,可要把她一个人留在京城,他就是不放心,尤其是在她大着肚子的情况之下。
女人生孩子,本来就是一道鬼门关,现在的京城之内又一群牛鬼蛇神盯着他们夫妻俩,万一有哪个丧心病狂的趁着这时候趁机对黎浔做点什么……
后果不堪设想。
黎浔对待她自己的性命和腹中骨肉也是一百二十分的慎重的,既然姬珩不放心,也对南境的局面有把握掌控,她也就没再坚持。
把黎浔送回王府,姬珩就去衙门忙他自己的公务去了。
中午午膳之前战风回来,把打听到的消息告知了黎浔:“陛下以前就有个习惯,偶尔会微服出宫走走,尤其喜欢逛庙会,一年里怎么也要出去个三五次。说是上元节那天他又出宫去了,从相国寺的庙会上下来在山脚下遇到一片农庄,瞧见那里种了好些新的作物和蔬菜,觉得有趣就和园丁聊了好久。王妃您知道的,骆大公子手上有一条往外海通商的商船,想是他从海外搜罗的一些新奇的种子。他那里又养了好些经验丰富的老农,帮着培植作物,几年下来很是取得了一些成效,说是他那里有几样稻麦的种子耐涝耐寒,确实比普通庄户人家现在种的种子收成要高上好些。”
他这么一说,黎浔就懂了:“所以,他就是因此得到了陛下赏识?”
“是。”战风道,“后来这几个月陛下又相继出宫了五六次,庙会也不逛了,都是去的他的庄园与他探讨这些。因着陛下以前也是偶尔会出宫走动的,加上今年因为废太子的事他心情很差,比平时多出去了几次咱们也就没太注意。并且殿下也说了,不叫我们多此一举的盯他,说陛下毕竟是陛下,若是叫他有所察觉了,反而要适得其反,所以,我们便不知道。”
黎浔还是有些奇怪:“那朝臣那边呢?朝臣必定反对的,陛下是怎么说服他们的?”
战风道:“骆大公子双腿残疾,是不能参加科考的,陛下就单独拿了试题给他作答,后来让人偷偷放进了考生们的试卷当中,等考官批阅之后又悄悄的取了回去。今日在御书房,群臣的确激烈的反对陛下破格提拔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晚辈的,陛下当场扔出了那几篇文章叫他们传看,又叫了几个考官过去当面证实卷子确实是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公正批阅的。骆大公子治世的文章也做得极好,考官们都印象深刻,当时还私底下点评一致以为点他进前三甲实至名归。现在因为他身患残疾,陛下也退了一步没把他点进三甲……陛下毕竟是陛下,他要破格提拔一两个人本来也没什么的,朝臣们被他堵了嘴,也就不好再反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