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不可逾越的鸿沟

而正是动量守衡原理给人类的飞行器划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那就是百分之一的光速。

抛开加速工质的能量和动量损耗不谈,目前核聚变发动机工质喷射速度是每秒10000公里左右。

把一艘重量100万吨的太空飞船加速到每秒1000公里,则需要喷射工质10万吨,减速同样需要10万吨。

这其实已经是极限了,因为太空飞船不可能不运载货物。

就算杨希有能力把核聚变发动机工质喷射速度提高到每秒30000公里,即十分之一光速。

太空飞船的速度理论极限也就是百分之一光速。

而将几十万吨的工质喷射速度提高到十分之一光速,消耗的能量将是异常恐怖的。

用于核聚变反应原料的重量将会占去太空飞船重量的很大比例,这将陷入死循环。

所以以动量守衡原理驱动的飞行器根本无法超越百分之一光速这条鸿沟。

而以百分之一光速到达比邻星也要422年,同样是让人绝望!

如果发动机技术不进行工作原理上的重大突破,人类将会永远被桎梏在太阳系之内。

三人都认为在当前科学界最热门的曲率引擎最有实现的可能,至于什么“虫洞”、空间跳跃之类的,连点谱都没有。谷

所谓曲率驱动的概念就是指通过对时空本身的改变来驱动飞船,利用物理学定律中的漏洞来打破光速不可超越的限制。

这个宇宙的空间并不是平坦的,而是存在着曲率。

如果把宇宙的整体想象为一张大膜,这张膜的表面是弧形的,整张膜甚至可能是一个封闭的肥皂泡。

虽然膜的局部看似平面,但空间曲率还是无处不在。

做一个简单的比喻,一个划行的小船在一条平坦的河流上。

因为河流是平坦的(相当于曲率为零),所以小船并不会加速航行。

但如果前方突然遇到一个向下的瀑布(瀑布的曲率认为是无穷大),则小船会很快达到一个非常快的速度。

其实在昆仑研究院,杨希早已经成立了一个曲率驱动技术研究中心,罗娜就在负责。

但五六年了,却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

三人聊了一会,都觉得意兴阑珊。

这个研究课题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而他们现在俗务缠身,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专门学习研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