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观南看了她一眼,不想说话,沉寂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问道:“你今日和我说当年西南灾情死的不是六万而是十万人,你是从哪里得知的?”
既然说好了要一起调查,齐昭一五一十的把自己的消息来源告诉了他。
“普济堂中不仅收济了许多孩子,还有十来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家,此前我去探望时,有一个已经神志不清的老人在院中一直念叨一句话。”
“什么话?”赵观南问。
“说:狗官丧天良,害死我儿孙还要吸他们的血,四万冤魂不得安息,死十万报六万。”
“当时普济堂中的石大娘听见她说这话后,十分慌张的把人拉进了房中,过后出来对我说,老人家因丧子丧孙遭受打击,说的疯话让我不要当真。”齐昭回忆着把话完整的给他又复述了一遍。
赵观南静坐着,长长的黑睫一连闪动了好几下。
正要开口问仅凭一个神志不清的老人言语,如何能断定真假,齐昭知道他的疑惑,“我当时也如你一般,并未放在心上,毕竟老人已是痴傻,而且她说的没头没尾的,即便石大娘当时表情不对,我就是怀疑也不敢确定。”
“那···还有别的线索?”赵观南看着她问。
“是,否则我也不会轻易这样推断,我刚来平越府不久就因水土不服病倒了,便让贯珠雇了个仆妇帮忙,她夫家姓杨,我便唤她杨嫂子,前日一早前街敲敲打打过了一群送葬之人,当时我因被吵醒那日起的早些,出房门时恰巧见刚从外面回来的杨嫂子在抹泪,当时她满面伤情,我就问她为······为何哭泣?”
齐昭说着嗓子有些干痒,她掩嘴轻咳了声,赵观南把桌上的茶水递给她,关怀道:“先喝口水,慢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