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

时迁看见亲爹的变化,心里也松了一大口气。

这就是他如何都要考中秀才的原因了!

这一桩事情说开了,众人连最后一丝隔阂也没了,气氛又重新热络起来。

许运大概真的有说书人的天赋,又将时迁一些学里的表现还有成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许运眼里,时迁天分极佳,人又勤学,简直就是偶像般的存在。

所以,他说话间多是吹捧时迁。

刚好这周围一圈尽是时迁长辈亲戚,听他吹时迁就分外给面子,一时间宾客尽欢!

原本众人对时迁就很佩服,但终归对他了解不多。

如今,有许运这么一个内行人在旁边科普,散了席后,众人对时迁更加推崇。

散了席后,三三两两回去路上还在接着唠。

***

女人们那边也没闲着,相比较秀才名声好听,她们更注重实际效益,也就是秀才有哪些好处?

早看出婆婆蓄势待发,锦欢很有眼色地往旁边站,给婆婆腾地儿叫她发挥。

时母确实准备好了,她早问过儿子,这会儿已经攒了一肚子的话就等着炫耀了。

她清了清嗓子:“咱们家老三得了秀才功名,可以见到县令不用下跪、还能开私塾做先生,也可以到县里找一些文书之类的工作,不用守在田地过活。”

光这个不足以另女人们羡慕,毕竟县令或者私塾先生感觉离农村生活都挺远,感触不深。

有在外头听了衙差一嘴的也插话说,还能按月免费领粮食呢,而且再去县里念书也不用花钱了,全都免费,包括读书人要费的笔墨纸张。

“我的乖乖,这念书不但不用花钱,官府还免费给粮食呢!!!”

这个时候,时母笑呵呵地补充了一句:“还可免除徭役。”

“哎呦,这个了不得!”堂嫂闻声拍了下手,激动不已。

这年头,要问村民最怕啥,徭役铁定占据首位。

要是单单在镇上或者县里挖河铺路这样的徭役还成,辛苦些好歹还有指望,要是被安排边疆戍边,或抽调去修城墙,这可就要愁死人。

尤其先皇在世时候,生活奢侈不说,底下百姓的徭役非常沉重,有一年村里除了叫了银钱抵的外,被抽调了二十来个去都城修建陵寝。

最后只回来了几个,瘦的只剩皮包骨头。至今提起来,仍旧叫人闻之色变。

自新皇上位后,情况才算转好,算起来,好几年村里没有被外征调的了,但是谁知道往后情况怎么样呢?

一时间,灶屋里头的女人们这下可真正羡慕坏了。

“弟妹,还是你们家三儿出息,你可算是苦尽甘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