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社能来得及吗?就是城里平和饭点对面的书社。”

“那里啊?”小账房想了想说:“应该可以,你快一点就是了。”

“好好,谢谢小兄弟。”方喜云听了小账房先生的话,道谢之后立马往书社赶去。

跑到书社再跑回来,又急急忙忙的上了车,方弛远三人一刻也没有停留过,从这里到溪山县,差不多七天的路程,方喜云交了三两银子,商队给了他们一辆马车,他们坐在车上,一路上倒也显的轻松。

就这样又是七天的风尘仆仆,四人在第七天的下午到了张家村外面。

中午,赵青春和方喜晴收拾好东西,就一起坐在村头的杨树下说着话。她们说的很杂,多是一些关于家常理短的话题,她俩虽然是妯娌,但是因为赵青春搬到了学堂去住,所以俩人倒是没发生过什么矛盾,唯一一次因为方弛远学费产生的矛盾,也在方喜云自己承担了费用而过去,相反的,方喜晴心里却觉得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了。

两人在树边坐着,赵青春拉着方喜晴的手说“这次弛林考上举人,这家里是苦日子算是过去了。以后,我们就等着享福吧。”

“对。”方喜晴也笑着说:“弛远考的不是比弛林还好?以后……唉,青春,你看那是不是弛林他们?”

“哪呢?”赵青春站起来说:“我怎么没看见?”

“我给你指指,你从这看,你看那三个小黑点,是不是他们?”

“我看看……”

第59章 日常生活

方弛远一行人回到家的消息转瞬间就传遍了张家村, 从下午到夜晚, 方喜云还没坐下来休息, 村里的人就踏破了方喜云老宅的门坎。

“小杨媳妇走了?”方安山扶着腰坐到了椅子上,他对着腰锤了锤说:“把饭拿上来吧, 咱们吃饭。”

“爹,饭又被娘拿去热了,还要过一会。”

“哦。”方安山点了点头, 半躺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

众人说了一会话, 方弛远就上前推了推方安山说:“爷爷先别睡,当心着凉了。”

“嗯嗯。”方安山睁开了眼,睡眼惺忪的叹着气说:“这一会就睡着了, 真是不行了,不行了。”

方安山如今已经五十九岁了, 虽然这个年龄在现代还不算太老,但是在年龄普遍偏低的古代, 他又生在不甚富裕的农家, 这个年龄在古代农村算是高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