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老人都活了一把年纪,最会懂得察言观色,这个事情和他们一丁点的利益关系都没有,方安山是族长,他们自然是都向着方安山。

老张氏听了,觉得情况不对,就看向其中一个没说话的老人哭诉道:“族叔,你就忍心看着我家喜明死后断了香火?他一个人在地下,孤苦伶仃的,我是对不起他了,只想着死后能给他一个交代……”

香火在古代被看的很重,尤其是在上了年纪的老人中,他们自知天命将尽,更是把身后的香火看的比自己的命还重,老张氏这么问他,他自然以自己的立场回答说:“香火自然不能断,断人香火族里怎么能容这样的人!”

老张氏掩着手帕的脸偷偷一笑,正想接着说点什么,方安山又咳了一声,这短短一会他都不知道咳多少次了,老张氏看向他,他就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喝了一口说:“天气干,咳咳,嗓子不舒服,你继续说。”

方弛远看着他们争论笑了笑,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起身对方安山说:“孙子读了几年书,从书本中懂得了一些道理,知道要不愧对父母爷奶的教养,也知道我朝律法中不孝的罪名,所以这些年关于孝经礼法的书籍看了不少,我这里有一句当朝大儒写的孝义,想背给爷爷听听,可以吗?”

方安山垂着眼:“嗯,你背。”

“第一段是对普通孝的定义,书里是这么说的,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注〕

“这本书讲了很多,里面还有对过继之子的孝义,我想着自己年幼,父母又皆已去世,怕自己行差踏错,所以就按照孝义行事,其中只有一句话叫:对待养父母当孝如亲生父母。我想父母若在天有灵,定不会让我做一个忘恩负义之人吧!”

欠的章节终归都要还回来……

第42章 烂打

“所以从古人和大儒的书籍里都可以看出, 过继之后, 不论是亲生父母还是过继父母, 都应该孝敬,孙儿现在亲生父母已经不在, 对养父母尽孝是天经地义,孙儿虽愚,却不愿做不孝不义之人!”

方弛远说完, 老张氏连哭喊的声音都小了一点, 她是一个大字不识的乡村妇人,对于读书人天生就有一点敬畏,对于贤人圣人之言, 更是不敢丝毫反驳。

“如此就是孙儿的想法了,孙儿被养父母教养四年有余, 他们让孙儿读书,送孙儿进县学, 此恩如同再造, 孙儿不敢丝毫忘怀,只愿以后长侍父母,让他们无病无灾。”

要说吃亏, 方弛远就吃亏在了古人重孝上,这种孝有时是一种愚孝, 所以只要老张氏拿他亲生父母做文章, 他就百口莫辩, 而且古人对孝敬养父母的概念太模糊了, 没有办法,他只好强加了对养父母尽孝的概念。

“尽孝又不是只有父母!还有爷奶呢!”看见老张氏蔫了下来,小刘氏立马对方弛远说道:“你在家奶奶对你那么好,你就不想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