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要是在山下,一个嫁过去半年才怀孕的媳妇,采个菌子还要当家的陪着、背过来抱过去的,村里半年的笑料都被这人承包了,婆婆的鼻子都能气掉,但铁牛的三个哥哥都没少做过这种事,摘花送果都是小事情,秋菊婆婆的鼻子也还是在那位置长着,这让秋菊不得不感叹,希望这种传统能永远的传下去。
晚上秋菊就清炒了一大盘菌子,再来个菌菇肉片汤,就着才蒸出锅的包着青菜肉丁的灰面包子吃了个过瘾。
天晴后,路面晒干了,铁牛和七八个小伙启程进山割蜜,说是割蜜,工具其实就一条手臂长的薄竹板,走之前一位老人再三叮嘱他们要用蜂窝附近的叶子把背篓给垫严实,蜜巢装好后再给厚厚的盖上一层,别回来了晒化了一半。
铁牛走后,秋菊把晾在屋里能晒干保存的菌子给端出来晒干水分,留着想吃的时候吃,这时候有路过进山的人喊她一起去,秋菊拒绝了,现在蚊多、虫多、蛇多,进去一趟要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浑身上下还要拍避蛇粉,这种粉味道着实刺鼻,跟铁牛一起进山她也不用担心拖后腿,累了就是累了。
“那把你家小毛驴借我呗,它两只眼睛两只耳朵顶我们这些人加起来的”,刚问她进不进山的女人问道。
“那可借不出,我一个人在家它不会往出跑”,秋菊有些得意,这么好的狗是我的。
“我咋就捡不到这么一只狗”,女人语带可惜。
“别说没有,就是有也轮不到你,那两处石滩天天都有娃子在那里打晃”,另一位脸颊黑红的女人接话。
她们说说笑笑的离开,借小毛驴也是随口说的,有它放哨更好,没它这么多年这么多人不还是在林中穿梭嘛,就是多吃些苦头罢了。
小毛驴四脚朝天的晒肚皮,察觉秋菊看它,它身子在地上扭扭蹭蹭,算是打招呼了。
铁牛他们回来的时候太阳都要西斜了,每个人的背篓里都装了不少蜜巢,但对于这个已经扩张到两百多人的村子来说是不够分的。
晚上回去秋菊问他不够分怎么办。
“这又不是多稀罕的东西,家家都有存货,也就我们这才建立的小家这也缺那也缺,而且这只是三个蜂窝割出来的量 ,另外两个蜂窝在另一边,我们明天还要再走一趟”。
“三个蜂窝都割这么多?你们不会把人家老窝搜刮干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