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知著离开,陈子墨有一下没一下地叩击桌面,若有所思。等面前的茶凉了,他端起茶盏一饮而尽,沁凉的茶带着几分冷意入喉,让他清醒几分。
当初为官的初衷,他就忘了吗?
-
有书馆内,故事征集还在继续。可能时间近晌午,人少许多。温知著回去后,安排徐春霞几人分拨吃饭,再回来记录。
她跟着坐在那儿听了一会儿,无聊地打起哈欠。
应是财帛动人心吧,不管是什么样的,都抱着侥幸心理来试一试,估摸着是想:万一被选中了呢?
她找宝枝要来今日上午选中的故事,想想决定这个形式再进行两天,之后便改成读者信箱的形式,不然耗时费力,效果可能还不是最优。
温知著嘱咐了几句,便拿着故事回了办公室。这些是经过筛选的,她一页页翻过,认真看过后,叹口气。
这些比刚才听着的好,但还是有些粗糙。
粗糙就粗糙吧,编辑工作不就是如此吗?哪有什么作者的稿子拿来就能出版,三审三校是基本流程,写得差一些但选题不错的,一稿改个六七遍,都是家常便饭。
这几日,便改稿润色吧。
几日没做编辑加工,笔头都有些生疏了。
她转着笔,眼睛望着远处,脑中却快速运转。
故事会在现代属于期刊,在这里就做成书刊式,里面放连载或短篇故事。
不能做太厚,开本也不易过大。现代的32开或是最好的选择,既能降低成本,又能降低售价,如此一本售价便不会太高,寻常人偶尔也会买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