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就安静地看书, 有时也同她闲话两句,却也只说些市井里的见闻, 譬如菜价怎么又涨了,西北哪里又闹了饥荒。
隔壁邻舍偶然来借个针线端碗饺子,便只觉这二人怪异违和,瞧着像兄弟吧,那眉目轮廓又天差地别。说是师兄弟么,便更是过于亲近了些。
“那伤了脸的后生, 模样可真够俊的咧……”
“我瞧着他两个不对, 听过南边那什么契兄弟吗……”
当然这些猜测,他两个是全然不知的。
.
天气渐热, 福桃儿起了个大早,背上个长杆撑起的【楹联代笔】的幡子,便出门找合适的摊位了。
楚山浔非要跟着,她也就没有多拦, 只想着散散步也好, 到了地方便将人支回去便是。
因是头回在这附近摆字摊, 不熟悉客源位置。她便手执木梆, 从住处一路探过去。走一段敲两下,再放粗了声线喊一句:“家书大字看股赋。”
是的,看股赋便是替人看科举文章的意思。原本是没这茬生意的,也是有次在晋南,有客人拿了刚作的策论,她随口评点了几句,那人非要叫她来改。改完了,那客连连称妙,直接给了她一两银子。
读书科考之人毕竟不多,虽然往后鲜少再遇到这种客人。可那次获利之多,直将半月的钱都赚了。是以她便加了‘看股赋’这句,虽也常被一些文人士子酸言凉语地耻笑。可小本买卖,来者不拒,说来她能攒下十两银子,也是这么一桩桩积攒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