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熟悉谢雁的系统知道,这句话往往意味着后面才是正片。
“华国要修铁路,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并不单单只是票价问题,第一点,为什么要修铁路?”
“铁路是发展的路,当然要修铁路,铁路修到那里,发展的脚步就到了哪里。”
姚松说,“可是京沪铁路,本来就有铁路线,即便是没有高速路,发展也到了华国沿海。”
“的确,但是京沪线是第一条高速铁路线,它是一个实验路线,更是一个代表路线,只有在京沪线上,高速铁路能够取得成功,华国的其他铁路,才能跟着一起走高铁的发展路线,高铁比旧式火车技术更快更有效,更能适应现在的华国发展速度,而它比磁悬浮便宜,不需要新建磁轨,造出来的铁轨,高速列车可以跑,中低速也可以跑,只要是轮轨列车,就完全没问题。”
谢雁顿了顿,道,“这是目前来说,最适合华国进行推广和发展的高速铁路技术,在发达的铁路网上,它可以缓解越来越大的客运和货运压力,在不发达的西南西北地区,它可以让铁路更快更早地进入那些落后地区,那些贫困地区,去帮助华国的西部脱贫脱困。”
“京沪线,不只是首都到沪城的一条路线,更是华国的生命线,它早一天出现,华国的铁路就能早一日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它如果能实验成功,那么西部的铁路空白地区,将会迎来更快的井喷式发展。”
姚松原本可以反驳谢雁,这也是他们讨论的时候常有的习惯,但他没想到,谢雁并不和他以往辩论对象一样,考虑实验室技术,考虑华国国内外的环境,而是去考虑一条铁路线,对于整个华国铁路发展,华国西部大开发的作用!
这种眼界,如果从一个看起来很年轻的女生口中说出,那么姚松或许会觉得有些好高骛远,但谢雁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