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他的确和谢雁讨论过这种理论,但第一座跨江大桥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以至于一直没有机会将它和新桥梁设计结合在一起,谢雁方案里的这些观点,倒是很有进展,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更紧密了些。

而她,在第一座跨江大桥成功的技术上,进行更大胆的尝试和挑战。

“在构型上,我们对桥体进行了三种方案的调整,经过初步测试和计算,得出的数据表明,最后一种方案更稳定。”

谢雁将细节数据展示出来,道,“首先,主梁的形状选择箱形,桥塔采取倒y型。和h型不同,y型的桥塔会让拉索的索面,从垂直变为倾斜。这样的设计,会使整个桥体会呈现轻微的弧度,如同一道彩虹,飞跃两岸。”

沪城已有的过江隧道是双向四车道,而这个桥型的设计方案中为双向六车道,解决两岸高架之间的车辆过江问题。

阐述完整个方案后,教室里极其安静。

这最后一个方案,拥有极其大胆的构想,挑战世界第一的勇气,也将会面临各种技术难题。

如果能成功,那就是新的世界第一,斜拉桥技术的突破,从此,四百米将不会是斜拉桥的终点,而只是开始。

如果失败了,那就是一次异想天开的幻想,并且,没有一个人能够承担失败的代价。

第一个说话的,是林铸江。

“空间结构性稳定理论在桥梁工程上的应用,只是理论上成立,具有创新性,实践上并没有人证明能成功。”

谢雁回答,“没错,但任何创新的工程,都是先从理论开始的。”

她相信林铸江比任何人都了解这个理论,刚才的方案介绍,她也简单论述了相关理论,因此,谢雁没有进行过多的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