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姝低声问了他战事,“虞城一战,形势陡转,五爷要出兵打仗了吗?”
她常常问他这个问题,五爷淡淡一笑,“今夜我与众将众参军,便是在商议此事。”
“那商议好了吗?”
其实此事对于朝廷这边的官兵而言,无非三种做法。
要么,站在襄王一边,借此机会歼灭俞厉大军。
只要俞厉大军覆灭,秦地就再无实力强劲的军队,两小王还在相互斗争之中,秦地被朝廷收复,又减一重困难。
要么,站在俞厉一方,助俞军攻打襄军夺回虞城。
这次襄军突击虞城,派的可是襄王长子,虽不是世子,但襄王长子年长威重,颇得襄王看重,携带的大军也是襄军精兵。若能击溃襄军,便能重挫襄军锐气,之后再与襄对战,也会容易许多。
最后,还有一个最省心的办法,那便是作壁上观。
等这两方火拼消耗殆尽,直取虞城。
五爷把商议的情形告诉了俞姝,与俞姝所想一致。
“多半将领参军倾向作壁上观,任他们两方去斗,咱们这年节都可以照常过。”
俞姝垂了眸。
若她自己站在朝廷的立场上,也会选择最后这个办法。
她声音低了下来,“五爷决定,要两不相帮了?”
她不死心地问了,心里其实知道了五爷的答案。
可五爷却在这时摇了摇头。
俞姝看到眼睛里的高大男人影子轻晃,他说了不。
“此计并非我心中所想。”
俞姝讶然,旋即提了气。
“那五爷准备帮一方吗?俞厉还是襄王?”
此时此刻,她多希望,他说出那个她心里期盼的答案。
哥哥若能得朝廷兵介入虞城之战,必能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