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其后被皇帝赏给了何人又或是变卖充公,也该有一应流程记录,断然不该如这般凭空消失。
周正谁也没惊动,私下命心腹扮作商贾假作看上了那庄子,要从富商手里买。
如此看过富商手里的地契与一应凭证,从富商嘴里套到了这庄子的来处,随后又是一番顺藤摸瓜,最后竟查到了户部尚书钱贯永身上。
用这个方法,周正谁也没惊动,暗中将那五六座庄子一一查了个遍,发觉这些庄子倒手间又牵扯出几名朝臣。
他此事详详细细写在了奏疏里,附带一应物证,连人证都悄悄命人带到了个稳妥的地方,只等皇帝看过。
这一下可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皇帝看过周正的折子,险些气了个仰倒。
如此欺君罔上,阳奉阴违,中饱私囊之事竟在他眼皮底下,这天子脚下的宝京城中暗自发生,还一连十几年都未曾被人发觉。
若不是此番周正心细发现了端倪,他要被这群人瞒到何时!
真是胆大妄为,视律法于无物!更不把他这个天下之主放在眼里!
皇帝已有数年未如此震怒,连下三道旨意。
将户部尚书钱贯永下狱,查封其府邸,家中大小家眷一概跟着进了天牢,其余牵扯的各官员也都视情节严重或是抄家或是贬谪流放。
又命大理寺、刑部、御史台十日内查清此事,不得延误,否则同罪论处。
最后一道旨意则是诏令朝中各官员,若有类似情节,趁此一事尽可写了密疏私下奏给他,如此尚可从轻处置,若执迷不悟叫三司查出来,到时罪加一等。
三道旨意一道下得比一道急,惊雷一般接连在朝中文武头上炸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