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姐得了晏姝的叮嘱,不会承认是杨家的孩子,便扯谎,说是她娘家有个女知青被人玷污了,未婚生子不想养,就送给了她。
这事还真跟她娘家纷纷扬扬的闹剧对上了,于是没有人怀疑什么,都夸她终于熬出头了,有孩子了。
唐大姐虽然依旧背负着不能生的骂名,可男人对她好,她现在又有了抱养的闺女,心里特别知足,便招呼着这些婶子嫂子,去家里看看小妮子。
晏姝则直接去了公社,她一天都不想耽误,在公社盖了章就往县城去了。
上次提的坞塘大曲人家没要,还责怪她低估了他为人民服务的觉悟,所以这次晏姝什么礼物也没带,到了县城,很快就把手续批下来了,交了施工和电缆电线杆的费用,又跟杨怀誉火急火燎去买电灯泡。
还好这东西不要票,她为了方便村里人,干脆要了一千个,除了她答应报销的那一个,其他的看各家各户需要多少按原价出售。
正常人家都是三间屋,两百多户人家,七百个都绰绰有余,不过她还算上了后期可能需要更换的,免得乡亲们还得特地跑县城来买。
对方头一次见这么阔绰的买家,好奇问了声:“你不是想投机倒把吧?这可不行啊,你买走这么多,要是高价流入黑市,我是要担责任的。”
“同志,我是给我们村买的,你要是不信,可以看看你报纸上的这期采访报道,里面的老坞堡就是我们村,刚刚申请拉网通电,已经批下来了。”晏姝正好看到了他柜台上的报纸,便指了指上面的头版头条。
那人一看,里面的内容跟这女人说的都对得上,但是也不排除是她提前看了报纸来忽悠人的。
于是他还是想让晏姝去开个证明,晏姝一想,正好上次的介绍信没用上,就拿出来给这同志看了看。
结果这人还是怀疑晏姝要搞投机倒把,还把他们商场销售部的主任请了过来。
那人是个五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长得还挺帅气,浓眉大眼,高鼻梁,严肃地板着脸,看着特别不讲情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