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文画道·武画道!

第146章 文画道·武画道!

韩舟很笃定的再次确认:“我确认要继续走文道,亚圣传承,究竟是什么?”

叶盛开口:“其实,这传承,你已经学了,只不过你还没有发现它的秘密而已。”

“三祖,我已经学了,难道是……《镇龙禁书?”

韩舟学的东西,大多都是可以朔源的。

比如《莽牛劲实际上是武狂徒创造的。

而《天痕是雷震子创造的。

那么,就只有《镇龙禁书的来源韩舟不知道了。

如果自己学过亚圣孟夫子的传承,那肯定就就是《镇龙禁书了。

叶盛点头:“《镇龙禁书《镇龙禁书,书这个字,其实已经说明了一切。”

“你有没有想过,帝国那些先辈,修炼《镇龙禁书一类的秘法,为何不止能虚空凝聚龙,还有凤,狐,虎,奎牛,睚眦,貔貅?”

“几乎所有大妖,都可以凝聚?”

“仔细想一下,这些凝聚这些虚空妖族的功法,很明显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这种功法的核心是什么?”

韩舟脑海里灵光一闪,然后又转瞬流逝,没有抓住。

“这……这么想,里面肯定是有大秘密的。”

叶盛盘膝坐下:“其实,只有镇龙禁书,并没有什么镇凤禁书、镇虎禁书、镇麒麟禁书、镇貔貅禁书,所有的类似功法,全都来源于同源。”

“而它们为何创造的东西并不一样?”

韩舟恍然大悟,想到了一种可能:“画……是画!”

画画的技巧是一样的,只是画出来的东西不同!

叶盛点头:“没错,你很聪明,很快就想到了答桉。”

“看看这个。”叶盛拿出了一本古朴的典籍。

这典籍的名字,就让韩舟直接当场呆住。

《山海经!

前世,山海经的大名谁人不知?

这上面记录了上古时代的山川河流,珍奇异兽。

韩舟伸出手,在接触书封时犹豫了一下。

随后才翻开了书封。

如果这山海经,几乎和前世山海经一样的话……岂不是前世和这个宇宙是有关联的?

不过,这件事情并不是困扰韩舟的事情。

韩舟现在最重要的事情是,修炼!

翻开山海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麂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韩舟沉默了。

前世山海经,韩舟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记得,最开始是南山卷。

南山卷第一部分,连续三段,讲的都是猿猴一类的妖兽。

而这本《山海经,亦是如此!

唯一不同的是,这本《山海经,在看向第一段时,韩舟脑海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幅画面。

一只像是狒狒一样的猿猴,正在狂奔。

这只猿猴的模样,清晰可见,甚至连毛都看得一清二楚。

这应该是某种神识秘法。

韩舟恍然大悟:“也就是说,亚圣孟夫子传承下了一种类似于画画的秘术,然后结合山海经上那些不同的妖兽,最后形成了《镇龙禁书来自于类似的那些法门?”

叶盛:“有没有一种可能,《山海经也是孟夫子写的?”

“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韩舟知道,叶盛的猜测是错误的。

如果前世的山海经和这本山海经真的系出同源。

那作者毫无疑问应该是大禹。

只有治水时用脚步丈量过整个世界的大禹,才能写出这种旷世奇书。

叶盛甩了甩头:“这些都不重要了。”

“我只是要告诉你,《镇龙禁书的真相。”

“传说之中,孟夫子在修习儒道后到了极高深的程度,很快就理解了孔圣的思维。”

“才知道孔圣要的不是儒道,而是文道。”

“只是孔圣率先在文道下,创造出了完整的儒道。”

“而孟圣此时,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武,一种是画。”

韩舟疑惑,武跟文道有什么关系?

叶盛展开了一幅画卷,画卷中,有人在走动。

这可能是类似于江山图一类的道兵。

不过此时,这幅图上,展现的是一名垂垂老矣的老者。

“传说上古时代,有一名非常强大的老人,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此人生性澹薄,不在乎外界的一切。”

“他是史上第一个修行者,是他发现了天道的秘密。”

“而他以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确定了修行者的终极总纲,直到今天为止,这在修行界都是铁律。”

“而当时,有一个年轻人,见到了他,与之论道。”

“和这名无人知晓姓名的老者不同,这年轻人却有另一种思维。”

叶盛一字一句:“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他叫孔圣。”

说到这里,叶盛顿了顿,看着画卷上变化的画面:“在修行界有这样的认知,孔圣和这名老者学习了很久,最后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那名老者,是天地之间第一位圣人,但是无人知晓他的过去未来,没人知道他的事情,但是他的道,成为了仙道的核心。”

“而孔圣,是天地之间第二位圣人,他固执的想要闻道,阐述道,最终并为之献出了生命。”

“但也正是因为孔圣,所以儒道得到了传承,人族出现了大量的修行者。”

“所以,世间万道,系出同源。”

“在开天辟地第一位圣人以及第二位圣人孔圣时代,武道还并没有被发现。”

“孟圣在成就大儒后,开始走上了武道和画道。”

“可是,在孟圣将这两条路走到极高深的程度时,孟圣愕然发现,原来武道是不可阐述的,根据第一位圣人‘道可道非常道’的指引,孟圣认为,武道乃是天道之下常道之一。”

“而孟圣冥思苦想后,最终走上了画道并且将画道阐述了出来。”

韩舟听到这里明白了。

“也就是说,再修行者并不多的时代,孟圣同时发明了武道和画道,但是到最后,孟圣发现,武道不是他发明的,而是他发现的。”

“而画道是他发明的。”

“所以,他很清楚,武道属于第一位圣人老……老者的体系。”

“而画道属于第二位圣人,孔圣的体系。”

“孟圣将孔圣的儒道,扩充成了文道,而老者的体系被称之为仙道,然后在孟圣的阐述下,又多了一条武道。”

诸天万道,三千大道,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发现的吗?

叶盛点头:“孟圣到了什么境界,没人知道,也许只有孔圣和第一位圣人老者知道。”

“但是孟圣走到极致巅峰之前,是武画同修的。”

“所以,开天辟地之后,武道与画道,一开始是被当做同一个体系被孟圣阐述出来的,最后在合道时,才分开。”

“而镇龙禁书,就来源于孟圣的武画之道,以武为笔,以身躯为画布,以魄力为墨,在人体上勾勒出妖魔乃至天地。”

韩舟沉默片刻,然后询问:“可是,道可道非常道,仙兽都代表着一种完整的道,那画道又如何把它们真的画出来,还变成真正的东西呢?”

要知道,韩舟的貔貅,可就是真实存在的东西,是修炼镇龙禁书一类的典籍,被前人修炼出的虚空妖兽繁衍的后代。

几乎和天地本身诞生的生物没有区别。

叶盛笑眯眯,抬起右手:“你想差了。”

此时,叶盛的右手,仙气斗转,最后,形成了一只画眉鸟!

画眉鸟振翅,飞出了洞府。

韩舟看的目瞪口呆。

叶盛:“仙人,已经具备了虚空造物的能力。”

“因为,仙人的道,还在天地朴素的大道之上。”

“世界是复杂的,但也是简单的,万道中的任何一条,本身都很简单,正是因为一位位的强者突破到大道之上,才造就了这个世界越来越复杂的大道。”

“而在造物之初,一种道,就可以创造出一种永恒存在于宇宙中的真实物体甚至生物。”

韩舟明白了。

原来,仙人就可以创造真实的生物。

而叶盛也说过,当年的孟圣,极端恐怖,叶盛自己恐怕接不下孟圣一招。

所以,孟圣的武画道,可以虚空造物,其实是因为,孟圣的武道画道,都在普通武道之上。

不过,武道就是那些法则在。

怎么可能超越天地武道呢?没有修炼到那一步,韩舟并不能理解这一点。

但这也用不着理解,毕竟叶盛作为仙人,绝对不会在讲道时胡言乱语。

叶盛的画卷上,还有人物和画面在闪烁。

叶盛:“太古时代,孔圣孟圣之后,儒道成为了修行主流。”

“当初的大儒们,不断的冲击‘道’的境界,想要成为圣人。”

“他们并不追求成仙,并不追求长生,而是想要留下一种独特的道。”

“他们野心磅礴,想要留下的并不是天地本身就有的三千大道之一,而是要留下一种阐述天地的道,也就是文道麾下的一种道。”

“不过,在他们尝试走出自己的道的过程中,也逐渐完善了三千大道。”

“昔年,可以预见,天道之下三千大道被一种一种的完全解析出来,而文道之下,一尊一尊的圣人出现,最终,百圣齐鸣。”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三千大道越多,昔年天地间第一位圣人所代表的天道仙道,就越发的强盛。”

“直到某一天,没人需要再去学习文道,再去尝试留下自己的道,更多的人选择了要成仙,要长生。”

“加上文曲星炸毁,突然之间儒道就衰落了。”

“而仙道也就成为了人族的追求。”

“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圣人不再是人族的追求,仙人成为了人族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这些其实和武画道已经没关系了。

不过叶盛看韩舟想知道,所以把自己的一些推论以及了解的信息,讲给了韩舟听。

韩舟深吸一口气:“那么,镇龙禁书,山海经,如何发挥作用。”

“镇龙禁书其实就是武道,只是利用了画道的一些手段。”

“而山海经,实际上就是一本妖兽画谱。”

“我怎么才能学习到真正的画道?”

“这镇龙禁书,其实就是孟圣结合自己的武道和画道形成的武画道。”

“那么,真正文道之下,可以阐述天地的文画道,又如何入门?”

对于韩舟的问题,叶盛摆头:“修行,是个人的事情。”

“每个人能走上什么样的道路,都和他的经历有关。”

“我不是你,我怎么会知道你要怎么修炼呢?”

“我只能告诉你,悟,悟出来,你就掌握了画道。”

“如果按照儒家的说法,如果你能找到翰林学士级别的儒道高手,问他学,他讲给你听,可能很简单,但是,整个玄域,几万年来,你的文道境界是最高的,没人能教你。”

对于这个,韩舟也无可奈何。

在文曲星爆炸后,儒修日子很难过,战斗力不高,文气淬炼缓慢。

虽然因为没人修炼,所以更高深的武道典籍,也就不是每个人都有,更不是网络存储中找得到的。

玄域有四大国家,这四个国家几万年都没有人修炼文道修炼到学士也就是元婴境界了。

更别说化神期、翰林学士境界的儒修了。

叶盛说的没错,这事儿没人能教自己,现在教科书就在这儿摆着,韩舟得自己去领悟。

韩舟:“三祖,还有一个问题,我怎么突破到元婴?”

叶盛抬头:“太久远的事情我也记不清了,我记得当初,我是在小世界,观察自己的大道法则,看着看着,就突破了。”

很明显,叶盛当初也是在进入元婴境界前,就掌握了自己的小世界。

所以,他在观察小世界的道则,实际上是在领悟某一种完整的道。

这也正是元婴以上境界的修士,很快就能掌握法则的原因。

要么是直接搞来了妖兽或是他人的小世界,观察着完整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