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页

这是一段很华美的民族乐团前奏,笙箫和鸣,陈天华对旋律美感的孜孜以求,在这首歌的前奏就展露无疑。

“生子十日兮,浴于甘渊。

普天光耀兮,归于世间……”

这首歌的歌词古韵古香,龙妙芹的民族唱法唱这种曲子,相得益彰。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陈天华在开场的第一首歌,就用古曲的方式,虽然略显艰深,但是有他的旋律功底在,依然让整首歌的效果非常出色。

比起叶落前几轮用过的曲风相似的《天地作合》,整首歌不遑多让,词曲是陈天华在一个小时之内完成的,歌词写得花团锦簇,曲调更是华美动人。

陈天华的第二首歌,则又截然不同,出场的是萧琼,用的是流行唱法,唱得自然是月亮,词曲中充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祝福之意。

两首歌听下来,叶落觉得整体质量很高,而且透着一股煌煌大气,寓意美好。陈天华深厚的音乐功底和杰出的文学素养,在这两首歌显露无疑。

等到两首歌结束,鼓掌喝彩的观众稍稍安静下来,丁少阳笑道:“我一直以为,在国内的中生代的音乐人中,我是最文青的,结果没想到,陈总监犯起文青病来,同样是一副药不能停的样子。

刚才第一首歌,按照汉赋的格式一路走下来,我数了数,总数三十句。比上次叶总监那首长多了。要不是旋律还成,我差点就听睡着了。”

“老丁,你不能这样损陈总监。刚才那首歌,质量是非常高的,也许第一遍大家听下来,觉得有些艰深。不过没事,回去多听几遍,我敢保证,越听越有味道。”叶落说道,“这点我很佩服陈总监,他今天晚上并不是来比赛的。

我们知道如果写一些比赛的歌,尤其是没有传唱度的新歌,浅显易懂是首要条件,得让观众易于接受。这个事,我是比较懂的,陈总监其实更懂。

但是他拿出来的作品,却并不为比赛去服务,为什么,这是一个音乐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以及对观众审美的引领。

我认为,观众跟我们导师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微妙的。看起来,是我们写歌,观众听歌,但其实,这同样是一种交流。作为导师而言,我们可以迎合观众,也可以引领观众。

在比赛中,迎合观众,远比引领观众要保险。

但如果我们做音乐,仅仅是为了比赛,那就太可悲了。

音乐是人类听觉的最高享受,作为一个音乐人,作为人类听觉最高享受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把自己心目中认为的好音乐,奉献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