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风起时【1/2】

不得不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好,难怪兔子最喜欢玩这招。

当牧野在悄然之间再度出手后,网上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有关《调音师》的解读。

并且好像每一种都说的颇有道理,不少网友甚至分成各个派别在各大论坛里争论着。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也就是看起来热闹罢了,很多争吵都是牧野的水军在自导自演,分饰多角。

可能盖了一百多层楼,也就有那么几个人才是真正的路人。

不过随着一大笔宣传费撒出去之后,这种情况很快便发生了变化。

最先看过电影的观众,也忍不住开始在网上显摆起来。

而随着网上解读的热度逐渐起来,杨光便开始联系线下的媒体进行转播。

就这样,在当牧野影视诸般努力之下,《调音师》终于不再只是媒体宣传中的大片。

因为它的话题性与热度,已经几乎快要与《十面埋伏》差不多了。

不少观众开始冲着《调音师》的名头,选择踏进了阔别已久的电影院。

其实这也是中影总是推动国产大片拍摄的最根本原因所在。

老百姓口袋里不是没有闲钱,只是因为大部分国产电影都无法激起他们的观影欲望,没有让他们产生物有所值的感觉。

这才导致前几年华夏电影票房榜上,排名前十的几乎都是好莱坞大片。

因此虽然《英雄》被无数专家诟病,但是不可否认是,它的确为国产大片闯出一条路来。

从那之后,国产电影才慢慢起来了。

……

正所谓“时来天地皆助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在牧野诸多举措并用之下,终于形成了属于《调音师》的大势。

随着第二周的开始,《调音师》的票房开始爆发。本来冷清的四月档,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

当《调音师》的票房终于突破五千万的时候,官媒也终于下场了。

从央视的电影报道,到地方上的新闻频道,几乎都在关注《调音师》的相关新闻。张牧这个导演,自然也被反复提及。

不过在官方的说法里,这部《调音师》就是张牧的导演处女作,对于《笔仙》则丝毫不提及。

对此张牧还能怎么办呢,只能顺着他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