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兵临城下

几个亲卫轰然前踏,前来议和的众官员不敢再言,只能惶恐不安地议论着离开了,站在最前方的李景隆深深地看了一眼一直站在朱棣身后的顾怀,眼中满是感激,当初他降了燕王,多少有点被逼上梁山的意味,很是不情不愿,但如今燕王成功在即,他心里欢喜不已,自然不会像茹常他们那般惊慌,不过这些官员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所以他也不敢多言,生怕露出什么破绽。

披甲佩刀的顾怀轻轻向他笑了一下,微不可查地点了点头,李景隆心中登时安定下来,忙也做出一副惶然模样,跟着茹常几人返回金陵了。

看着几人走远,顾怀转身走入军营,追上了朱棣,他要与朱棣商议一番攻城细节,还有万一城破,后续的一系列问题,只是还没问出口,他就看到了牵着朱棣马缰的纪纲。

这几个月连番作战,当了朱棣马夫的纪纲立下了不少功劳,这个时代的亲卫马夫可不止负责牵马坠蹬,他还负责保护主帅安危,处理一些小事,朱棣让纪纲做马夫,未必没有留在身边就近考察一番的意思,而纪纲也给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身材高大,能文能武,作战勇猛,照料朱棣也心细如发,他很快得到了朱棣的宠识,这才几个月?他居然靠军功做到了亲卫里的百户。

可即使是百户,他依然以替朱棣牵马为荣,顾怀此时才猛然觉察到,这几个月战事连绵,原来不知不觉间,这个纪纲居然又让他脱离了自己的掌控!

他的脸色沉了下来。

……

议和官员无功而返,朱允炆面色惨白,曾几何时,燕王朱棣步步退缩,兵权全无,甚至把三个儿子送到金陵为质,自己在北平装疯卖傻,只求朝廷能放他一马,可谁能想到今时今日,他竟然还嫌半壁江山不够?

眼见朱允炆神情惨淡,文武官员一片死寂,方孝孺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请朱允炆下旨派出第二批使臣议和,既然朱棣不给官员面子,那就让被困在金陵的诸王去,反正只要能拖延时间,战局就说不定还能有变化。

仓皇无助的朱允炆形同木偶,一听到有建议,不管有用没用,立刻照办,于是谷王安王也就出城往燕军军营走了一趟,结果自然也是无功而返。

此时已经没人能关心朱棣为什么会放回这几个藩王,而这几个藩王为何也不借机脱离金陵这个牢笼了,前前后后三次议和俱都铩羽而归,百官都看清了朱棣的那一份决心,他们再也给不出像样的意见,偌大朝堂,竟然无一人能站出来为朱允炆分忧。

听了诸王回报,朱允炆终于是忍不住心中的那份恐惧,在金殿上放声恸哭,百官见堂堂天子如此失态,也不由有些动容,当即有官员站了出来,劝朱允炆逃去四川,凭借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和粮米的充足,以及大义所在,整顿之后再战燕王,但马上又有人出列反对,说四川太远,应当逃到浙东,毕竟朱允炆刚刚继位,就削减了江南税赋,甚得浙东地主豪强的拥戴,而且那里又是大多数文官的故乡,根基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