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烧粮

第二天,一个惊人的消息传开了,燕王兵马如同天兵天将,突然出现在沛县码头,把今夏朝廷秘密转运囤积于此的几十万石头一把火烧光了!

要知道这些粮草可是供给前线的,当初德州百万石粮食被燕王掳走后,盛庸吸取了教训,根本不敢把军粮一股脑囤积在前线,而是放置在了大后方,沛县码头和德州码头经过水路相连,前线若是需要,随时可以起运,就算德州有失,也不至于让前线将士无粮可吃,可谁能想到这些粮草竟被一把火烧了?

那可是上万船粮草啊!沛县码头的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把河水都烧沸了,漕河下游浮起无数鱼鳖,都是被活生生煮熟的。

而消息传进德州,每日必上城墙的盛庸闻此噩耗,差点当场晕了过去。

他这才想明白朱棣为什么要一直守在德州边界,分明就是在等这一刻!果不其然,断了朝廷大军后勤补给后,朱棣一刻都没有耽搁,直接挥师德州城下,而与此同时,本来封锁消息就可以坚守的德州城,突然起了无数传言,城内军民得知后方起火,粮草尽没,不由人心惶惶,当初济南的事情,他们可是听说了的!若是守下去,岂不是要重演济南旧事?

这下好了,人心涣散,粮草已断,纵使盛庸再怎么准备周全,也没办法再守下德州了,也得亏他想得明白,德州城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退守山东,然后堵死那些绕后烧粮的燕军!

九千骑兵,居然能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后方,囤积粮草的地点、运输粮草的路线、沿途驻军的情况...燕军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一路撤出德州的盛庸捶胸顿足,气得跳脚骂娘,只能把一腔怒火发泄在那些还没安全撤退的骑兵身上,而当他带着大军堵住那些北归的骑兵时,才绝望地发现,并不是自己动作够快,而是...别人有意在等他。

燕王的骑兵居然绕过德州,进了山东地界!这条所谓的退路上,哪里才九千骑兵?分明是三万朵颜三卫精骑!

结果...已经不用多说了。

……

消息传回金陵,朱允炆还没来得及抓狂,盛庸的奏章就到了,侥幸活下来的盛庸逃到山东,激怒之下言语也有些不当了,一篇奏章洋洋洒洒都是在指责朝廷用人不当,致使粮草被焚,后方部署尽为燕军知悉,也总算他还记得方黄三人之前对他的回护之恩,没有在奏章上直接点出这几个名字。

但他不好提,金陵城里正在轰轰烈烈进行“倒方黄运动”的徐辉祖和李景隆可不会不管,一听德州大败,尽入敌手,徐辉祖都要气疯了,亲自带头写奏折弹劾方黄三人,这下连原本准备一致对外的削藩少壮派都坐不住了,他们联合徐辉祖手下的武将勋戚,还有李景隆的议和派,乃至一些原本墙头草两边倒的中间派官员,疯狂上书弹劾方黄齐三人,朝野间一片聒噪,所有人的声音这一次都统一了,众口一词地指责方黄之流无能,一时间口诛笔伐,奏折像雪花一样飞向了御书房。

这下原本气急攻心的朱允炆也有点吃不消了,消息是中午到的,这还没开朝会,真要百官上殿,那会是个什么景象?

这下也顾不得追究盛庸这厮打了败仗还问责朝廷的事了,朱允炆连忙找来方孝孺三人,当看见御书房内堆积成山的弹劾奏折,还有那封怒气满溢的战报奏表后,三个人都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