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东昌之战

但他很快就失望了,因为这一招实在是太老掉牙了,盛庸一早就料到朱棣会把重注押在骑兵身上,毕竟南军要在骑兵对冲中战胜朱棣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盛庸不但派重兵保护两翼,还让人准备了大量的弓弩冲车,只待朱棣带兵绕袭,就先放冲车断骑兵锋锐,再让训练已久的弓弩兵摆开阵势一阵猛射。

射就算了,毕竟燕军的着甲率是很高的,朵颜三卫还只是半身轻甲,燕军骑兵则是统一的半身重甲,往日耿炳文李景隆也不是没想过多配备弓弩,但也只能射杀骑兵战马而已,但今日却不同了。

盛庸让人给箭矢抹了毒。

两翼重兵囤积,燕军骑兵到了先放冲车,阻碍骑兵一往无前的气势,然后成群的弓弩兵射出如云的毒箭,根本不给燕军负伤后的撤退时间,务必做到一击必杀。

原来盛庸之前就发现,燕军伤兵救活的概率是很高的,高得简直有些不正常,按燕军这种筛选严格的招募降卒方式,十几万大军早该伤的伤死的死,战斗力有所下降才是,但每次大军团作战之后,朝廷的士卒倒是死伤惨重,燕军却总能恢复过来,保持编制和战斗力,实在让人疑惑不解。

那就不给他们任何能救回来的机会就是了。

见到这个阵势,带兵冲到南军左翼的朱棣终于发现来者不善了,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战事已启,双方军阵犬牙交错,要撤兵就得被咬上,于是朱棣及时地调整了战略部署,他决定改变突破口,放弃南军重兵囤积的两翼,回到正面战场,以中央突破战术攻击盛庸的中军,以求获得全线击溃之效。

不得不说这个想法是很正确的,步卒的调配速度肯定比不上骑兵,正面双方步卒胶着,如果骑兵加入,能轻易地将南军防御阵形切割得支离破碎,所以当朱棣重整骑军,转移到了中军方向,并且发起了最大规模步骑协同的进攻后,如他所料,盛庸的中军一触即溃,纷纷向后逃散。

战场形势一下子明朗起来,朱棣大喜,当即下令全军追击,务必要赶在南军撤回东昌城之前给予重创,但追击并没有持续多久,朱棣就惊奇的发现,他带着骑兵越往里突进,周遭南军的数量就越多,而且他们都不像是逃散溃败的士卒,而是纷纷拿着弓弩正瞄准着大杀四方的燕军骑兵们。

上当了。

这正是盛庸的计划,他料定朱棣打仗不地道,一定会偷袭侧翼,也料定了朱棣攻击侧翼无果后会转而攻击中军,便设下陷阱,朱棣全军压上时安排中军后撤,待其冲得够深之后,再让重兵囤积的两翼进行合围发起进攻。

这就像一个口袋,袋底是东昌城,袋侧是手持毒弩以逸待劳的两翼重兵,而所谓的中军大帐,不过是引喜欢身先士卒痛打落水狗的朱棣入袋的鱼饵。

朱棣又一次陷入了生死危机,然而这一次他却不能用白沟河时的法子了,盛庸不是李景隆,而且朱棣已经深深陷入了包围圈,他这次就算是把马鞭挥断,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而此时的包围圈外,追不上骑兵的大批燕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主帅被围,原本士气正盛的燕军犹如遭了一记当头棒喝,纷纷不知所措,但往往这个时候就会有人站出来当英雄,而这次站出来的,是朱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