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战事(二)

既然是偷袭,中秋之夜自然极有可能,雄县城墙不高,那就用军械堆起来,什么箭矢滚木统统备了几个仓库,火药之类的肯定也不会少,这个时代虽然火器没什么大用,但大炮的雏形已经出现,用来守城事半功倍,甚至杨松还预备了不少的金汁,从军营粪坑现捞现煮,只要一浇下去就能让燕军皮开肉绽,就算侥幸活下来也会因为感染一命呜呼--就是味道实在太重,半个军营都被熏得够呛。

这样的准备,也难怪杨松得知燕军来袭的时候,半点也不惊慌了。

但他怎么也没能想到,正是这些以为充足的准备,把整个雄县拉进了深渊。

那二十多个死士里,不知道是谁扔的手雷,扔到了火药堆里。

箭矢擂木会烧起来,煮沸了的金汁被炸得满天飞舞,雄县原本就不高的城墙,因为接连的爆炸和大火很快倒塌,整个雄县像是被剥光了衣服的青楼妓子,就这么一丝不挂地出现在了燕军这个红了眼的大汉面前。

没什么好说的了,这种顺风仗朱棣这辈子都没打过。

城墙倒塌,吊桥刚一放下,全身甲胄的燕王朱棣便提着战刀一马当先扑向城门,紧随其后的是燕王府的八百侍卫,张玉带兵护着侧翼,整天的喊杀声让惨叫着的守城士卒们失去了最后的反抗欲望。

打了这么多年仗,朱棣的作战风格一向如此,就算是以前统帅十余万边军进草原打蛮子的时候,也不肯安分呆在中军,总是要上马冲锋,一开始对于这种作风还有人劝,可后来大家也都习惯了,主将都这样了,难道其他人还敢不冲锋?

带兵的王爷很多,但像朱棣这般玩命又这般受军心拥戴的很少,这和他的这种作战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堂堂藩王能做到这个地步,就算是演的,演久了也能让手底下的士卒胸腔火热。

但实际上,他只是喜爱战争而已。

从战火中出生,在战争中长大,朱棣半辈子都在和战场厮杀打交道,当他跨上马,听着那熟悉的号角声和呐喊声,挥舞战刀杀向敌阵时,他似乎更能找到自身的意义。

喊杀声是背景音乐,铠甲是他的服装,血肉横飞的战场是他的舞台,尸山血海是他笔下的图画,他属于这个地方。

如果不是朝廷削藩,如果不是那个年轻皇帝逼他露出了獠牙,也许他会成为大明最会打仗的王爷,也会成为大明最锋利的矛和最坚固的盾。

但世上从来没有如果。

稳定了情绪,匆匆赶到城门处的杨松眼见燕王朱棣亲自带人冲进了城,大骇之下还是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断桥!”

雄县有护城河,城墙虽然没了,但护城河还在,眼下军营里的士卒因为之前的事情没能及时反应过来,但只要砍断吊桥阻上一阻,自己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求援的人已经派出去了雄县一定不能失守!虽然不知道城墙到底是怎么倒的,但燕王一定不是什么真龙下凡,就还有可能打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