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雨乱京华 第三百二十八章 永熙之论(下)

乱世枭臣 墨三水 1194 字 4个月前

但是耶律长齐有句话他还是很认可的,战争并不是解决两国纷争的唯一手段,他很欣赏耶律长齐的志向,但也只是欣赏。</p>

在宁小川离开殷都后,殷都也并非风平浪静。</p>

宁小川走后不久,在天子高远的示意下,一场关于变革的辩论在太和殿激情上演,以魏正醇,于公明,胡尚仪为一派的改革派和以孟彦,郑崇官,戴规等人为首的保守派就是否应该进行变革开始了辩论。</p>

大奉经历了太嘉年间后,朝堂矛盾愈演愈烈,对地方监管不力,造成各州各自为政,有效情报很难被殷都得知,为此魏正醇和于公明都主张进行上下革新。</p>

变革吏治,裁撤冗官,各地官员在任命前必须经过吏部考核,设置经略尚书一职,负责统筹各州事宜,联系殷都和地方,加强地方管理,在各州设置路统参事,负责监察地方官员,有朝廷吏部统一管辖。</p>

并在殷都设置独立于五府六部之外的中书府,中书府令由天子直接委任,对天子负责,职责便是监察包括丞相在内的所有中央官员。</p>

如此严格的官吏系统自然遭到了老一辈官员的反对,并说这是对他们的不信任和对大奉律令的背叛,所有官员通过吏部和丞相,这并无不可,关键便是忍和官员都需要通过吏部,这不就是等同于架空其他五部吗</p>

起初的工部还能负责一个督造事宜,这下就连督造官员都要通过吏部,这不就是在剥夺工部职权吗</p>

再者就是如此集权的官员任职,势必会造成吏部一家独大,这不就等同是造就了另一个形式的权臣吗</p>

双方就此问题争论不休,而高远则是坐山观虎斗。</p>

有一说一,双方所提出的问题都是比较尖锐且具体的,变革吏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并且历朝历代变革的人能有多少善终的</p>

答案是几乎没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