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甜(四)

因为后妈和妹妹都不擅经营,具体的管理就落在库本巴哈手里。

虽然库本巴哈经营上平平无奇,但他通过赞助流行电视秀的方式,让玛氏糖果火遍美国。

而另一边在欧洲开疆拓土的弗瑞斯特,也创立了自己的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新产品“玛氏棒”在欧洲大受欢迎,极短的时间里,他就赚到了父亲一辈子的收入总和。

公司虽然在欧洲站稳了脚跟,但弗瑞斯特并没有满足,他将注意力放到了其他地方。

在当时,并没有专业的宠物食品,猫狗通常只吃人类的残羹剩饭,意识到这是巨大商机的弗瑞斯特,在1934年收购了一家为猫狗生产灌装碎肉的食品工厂—chael

os。

通过并购和改组,宝路狗粮和伟嘉猫粮在1935年诞生。

在没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他很快就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随着二战爆发,弗瑞斯特将工厂交给亲信,自己回到丑国,此次回国他有着自己的计划。

战争带来了伤亡,也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早在一战时期,他就见过一种不易融化和便于携带的巧克力,作为对军人的奖励,在当下,这种巧克力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市场。

但由于当年法兰克的短视,玛氏并没有自己的供应链,原材料受制于人,随着战争的爆发,巧克力更加紧缺。

弗瑞斯特找到曾经的对手—好时,想要建立合作,由他出资80,好时出技术和剩下的20,共同打造产品。

面对永恒的利益,好时选择同意。

双方合作开发了不易融化、裹着糖衣的's豆('s,指的即玛氏和莫里,ars and urrie),借助好时的渠道,这种巧克力豆作为士兵必需品进入了军方,直到战争结束。

但弗瑞斯特是出了名的暴脾气,随着彼此合作的深入,好时的莫里越来越觉得他难以相处,最终双方分道扬镳。

莫里将全部股份卖还给弗瑞斯特,而弗瑞斯特将莫里的好时彻底除名。

通过这些成功的商业运作,弗瑞斯特让玛氏集团的董事会成员看到了他的赚钱能力和商业价值。

面对利益,一些成员开始动摇并选择倒向弗瑞斯特。

1943年时,董事会9席中他已经赢得3席的支持。

不过,面对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库本巴哈,弗瑞斯特仍然是杯水车薪。

军用巧克力消失后,'s豆需要回归大众市场。

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他们将定位锁定在孩子身上。

为了打消父母对巧克力弄脏衣服的顾虑,弗瑞斯特邀请广告大师伯恩巴克来拍广告,一句“不溶在手,只溶在口”,让's豆变得家喻户晓。

's豆卖遍全球,1959年营收超过了6000万美元。

这时,更多的玛氏集团董事会成员倒向弗瑞斯特,库本巴哈也明白,自己该“退休”了。

虽然那时他知道公司在弗瑞斯特手中才会更加壮大,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将集团控制权交给了妹妹帕蒂的丈夫。

这是一位不擅经营,还喜欢缺斤短两的掌门人,他控制成本的方法,是少用贵的材料,玛氏的营收很快出现大幅下滑。

已经退休的库本巴哈似乎已经看到结局,选择将手中的股份全部抛售。

而帕蒂的丈夫在运营集团两年后,将一堆烂摊子连同自己手里剩余的股份一同交还给了弗瑞斯特。

1964年,弗瑞斯特·玛氏食品制造公司与玛氏糖果集团正式合并。

至此,弗瑞斯特正式成为玛氏集团真正的掌门人,这场长达30年的复仇记终于落下帷幕。

此时,已经日渐成熟的弗瑞斯特也没有亏待家族成员,库本巴哈后代、帕蒂后代,至今仍享受着巨额分红,只是再也没有任何公司的经营权。

弗瑞斯特在掌权后说:

“我不是一个糖果制造商,我想建造一个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