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原始的炒作(一)

从弗罗伦萨劳伦斯作为明星的出现到如今100多年的时间,明星这一职业身份从定位、形象塑造到社会影响力都出现了极大改变。

而在其中,报纸、电影、电视甚至是短视频等媒介作为明星与受众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对于明星的社会角色以及银幕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形塑作用。

之前也提到过,弗洛伦斯劳伦斯成名的这一时期正好是丑国公关业开始繁荣的阶段。

1903年,“公关之父”艾维·李开始从事竞选助理工作,为雇主提供公关宣传服务。

不久“派克与李合伙公司”的机构,这是第一家真正向顾客提供专业服务并收取费用的公关顾问公司。

而明星作为电影公司用来赚钱的招牌,自然从一开始就与“公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10年的丑国公关界还没有踏上专业化、客观化的道路,丑国新闻界在这一时期受此影响,明星在诞生之初就深陷于谎言之中。

1910年,他们先在报纸上刊登了弗洛伦斯·劳伦斯遇刺身亡的消息,然后又刊登了广告予以辟谣,这件事情让弗洛伦斯·劳伦斯获得公众的注意。

通过“欺骗”公众,电影公司第一次尝到了甜头。

而在之后,汲取第一个演员的经验,早期美国电影制片公司很快又营销出了另一位女演员、女明星席达芭拉,她的名字是制片公司从词语“死亡阿拉伯”的反词中取得的。

此外,为了为她增加神秘感,制片公司宣称她来自撒哈拉。

实际上她来自俄亥俄州,真名也不叫席达芭拉。

制片公司这样做是想将她塑造为一个带有神秘气息的女演员,以满足公众的猎奇心理,她本人饰演的角色也多以荡妇、鬼怪等角色。

芭拉的成名路线与19世纪后期的“公关大师”巴纳姆行事风格极为相似,巴纳姆为了营销马戏团,曾编造出在他的马戏团里有一位“160多岁的老太太,曾经做过华盛顿总统的奶妈”。

除了公关的影响,早期的明星之所以走如此路线,与当时丑国报业盛行的“煽情新闻”也有一定关系。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丑国报业客观新闻与煽情新闻两分天下,所谓的煽情新闻,是指那些以犯罪、se情等社会事件为主题的新闻,而这种煽情新闻在丑国又有很大的市场。

不过这样的镜像并没有持续很久,公众总有知道真相的那一天。

电影公司也意识到明星的塑造不能光靠“炒作”,要寻求其它方法来吸引公众的眼球。

于是,另一种类型的明星也由此诞生。

20世纪20年代左右,好莱坞创造了它的第一位“巨星”:玛丽碧克馥,与前辈席达芭拉不同的是,玛丽碧克馥是以“丑国甜心”的银幕形象而闻名。

作为当时最成功的女演员,玛丽碧克馥在20年代与卓别林齐名。

除了碧克馥外,20年代类似的明星还有“喜剧大师”卓别林、被格里菲斯发掘的“玉女”莉莉安·吉许、“拉丁情人”鲁道夫·瓦伦蒂诺等。

可以看到,这一时期的电影明星已经懂得通过为自己打标签实现分众化。

很快,对于电影明星而言划时代的时刻到来,好莱坞“黄金时代”开始。学界对于黄金时代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并没有标准界定。

一般认为,1929年是黄金时代的初始之年,这一年丑国爆发了史无前例的一场经济危机,也就是所谓的“大萧条”。

而也是同一年,默片大规模向有声影片转变,有声电影开始占据市场,声音的到来更是极大地促进了电影观众的增加。

丑国好莱坞在有声电影出现后的1929年比1927年的观众几乎猛增了1倍,从6000万增至11亿,这个观影人数哪怕在后世也是相当庞大的。

而关于大萧条为什么促进了丑国电影业的繁荣,普遍说法是,人们更愿意通过观看电影的方式来排解生活中的困苦。

不过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纵观古今,20世纪九十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也推动了棒国“文化强国战略”崛起。

2008年,丑国虽然爆发了金融危机,但当年的好莱坞票房总数却没有降低。

而经济相对繁荣的2004年却造就了丑国电影业的“大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