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创办自己的报纸?

(求订阅!求票票!)

第一份便士报《太阳报》靠耸人听闻的新闻打动市井民众,以“人情味”的报道手法取胜。

当时登载的整版文章,常常是报道通篇未用姓名,如果不是使用了“最近”这个词的话,报道看起来就有可能是属于虚构的。

而《先驱报》刚创办时,也模仿太阳报的手法,采用耸人听闻的题材。

就刊登暴力新闻而言, 《先驱报》是毫无顾忌的,但以后,《先驱报》逐年向新闻报道的其它领域扩展。

比如开辟对于任何报刊来说都是最出色的金融专栏;

还开辟了一个有趣的“读者来信”栏;

还促进了批评性的评论栏和社交新闻的发展;

早在别的报刊编辑尚未认识到体育新闻的吸引力之前,《先驱报》又提供了体育新闻。

而《论坛报》则又是一种风格。

尽管它在创刊号中就表明了是以1美分的售价与其他便士报一样地面向大众,但还是凸现出了差异之处。

因为这一期的全部内容都是严肃的问题讨论与新闻报道,而不是单纯地追求情感刺激。

《论坛报》的办报理念是“对于民众既可用渲染情感刺激去吸引, 也可用讲道理去吸引。”

这么多年来,讨论了很多问题, 所选取的内容大多是普通人所关注的:政治、农业、劳工、教育、债务恐慌、妇女权利、禁酒、婚姻、边疆及黑奴制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马克思曾是《论坛报》的驻伦敦记者之一,撰稿时间长达10年之久。

其实办一份报纸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理论上来说,一份发行量不到2万份的地方性报纸,只要十几个人就能完成内容方面的制作。

因为规模实在太小了,整个新闻编辑部能有9个文字记者、2个摄影记者和4个编辑,基本就够用了

遇到重大的报道时,执行总编辑与晚班编辑一起商议一下即可。

但每天出将近50个版,发行量在20万份左右的大报纸就完全不一样了,至少看上去不像过家家。

每天上午下午两个会是必须的吧?

各个板块的主编都要参加,比如城市、经济、体育、文化、社论等等。

会议也没什么复杂的,主要是通报当天各个方面的新闻线索,确定当天重点新闻题目;

下午,再举行另外一个例会,由值班总编辑主持,主要内容是确定当天的头条稿件或者图片, 确定上一版的主要稿件。

这样的例会,在一些著名的大报也常见。

看《纽约时报》对一些国内国际事件的报道,发现除了即时性的报道外,同时还有大的背景以及相关的报道、观点等。

这些都是必须在例会上完成的,大家一起分析一周重要的事件,讨论报道规模和方式,从而使得报道显得十分丰富和充实。

但无论大报还是小报,新闻界在对待新闻的态度上,永远都是“时效第一”。

在小报里,每天记者写的当日新闻,是该报重要的报道源。

他们的稿子,将决定着当天报纸的出版情况。

许多报纸都出版有“最终版”,所谓最终版,就是最后完全截稿后才印刷的版面。

因为这里的报纸版量都很大,一次性印刷工作量太大,所以有些版就是白天提前印刷的。

除了时效,还有针对大事件的报道

所谓大事,总是应该有一个公众标准。

但在丑国,这种公众的标准往往与报纸自身的新闻标准不尽一致。

在这里, 你很少可以看到各报统一的头条,尽管这一天可能有全国性的大事发生。

而且丑国人认为的大事和,其他国家认为的大事不一样。

就拿国庆日来说,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是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