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这小子,好气魄啊...

对于那些已经看不上太多金银珠宝的臣子们而言,这种赏赐有时候要比其它的赏赐更加珍贵。

就比如现在被朱瞻基安排在那漠北的于谦。

以前世对于谦的身平了解,一个留名于巨碑,有功于华夏的名头,要比赏给他什么官职都要珍贵的多。

伴随着朱瞻基身边的太监赵全将提前预备好的名单当中宣读后,那些被提到的官员们,脸上都满是红光。

开玩笑。

做臣子的,除了造反,这一辈子求的不就是一个流芳百世嘛?

按照如今朱瞻基对这巨碑定下的基调,那是要世世代代,任何一个朝代都要流传下去的。

能上这巨碑之人,日后绝对是后世人学习的榜样。

虽说一旦明朝覆灭之后,后世人不一定认可前朝之事。

但以朱瞻基今日所言的内容,后世之君只要不是一个小肚鸡肠到极点之人,便绝不会不认。

最重要的是,朱瞻基说了,这不是在记录有功于大明朝的功臣,而是有功于华夏之人。

后朝之君若是真敢将此碑毁掉,那便是与天下为敌,与整个华夏为敌了。

比如那写在最前列的三皇五帝。

哪个华夏皇帝敢不认这几个。

毁他们丰碑,不就等于是毁掉了整个华夏文明嘛。

所以,在清楚这丰碑日后分量的臣子们,这心里头又怎么会不激动高兴。

而伴随着这一切的发生,角落中将这一切都看在眼中的朱棣,嘴角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

或许,这就是皇帝与皇帝之间的默契吧。

只一眼,朱棣便将朱瞻基那点小心思给琢磨的透透了。

按照他的顾忌,朱瞻基这小子绝对是暂时还没有想好要让日后的朝廷内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态势。

又让哪一方坐大,哪一方对峙。

所以这次通过这么一个方式,堵住了那些人的嘴。

这样一来,这小子就不用再为登基之后要对有功之臣封赏的事情发愁了。

这朝堂上的态势,他也能慢慢的琢磨。

毕竟,这朝堂上呈现什么样的态势,是直接影响到整个天下的。

一个能立于朝堂之上的大臣,其背后必然有其所影响的一方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