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田掷地有声地回应道,把原告律师给弄愣了。

“我不会抄袭别人的内容,并且以此牟利。若是我知道那是别人的,我就不会碰,这是基本的礼仪。”

妃英理适时地插入对话:“这里能否请我方证人横沟正史先生为被告做出陈述?”

横沟正史就坐在厅的侧屋,听到传唤,便站起身。

横沟正史现在还在疗养中,穿着一身苍色的轻便和服。为了看起来精神一点,早上还灌了很多茶。听说织田被告抄袭之后,他就没有理会自己被爆出住院的消息,立刻打电话跟织田说,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叫他过去作证。

“我与被告织田作之助认识三年,三年间我们经常讨论出现的灵感和文章的内容。但凡我提到我可能会喜欢的题材,织田作从来都没有涉足,会和我发表的内容直接避开。”

横沟正史表情坦然,甚至认为要抄也该抄他的,为什么要抄一个不知道哪里突然冒出来的女小说家?

妃英理正式介绍横沟正史:“这位是三年前和织田作之助同样获得直木奖的横沟正史,连续两年作者版权收益在日本青年作者,也就是二十岁到三十岁之间的作者里面排名第一。”

她顿了顿看向汐见美实的方向,补充道:“我无意冒犯,但是,汐见美实的版权收益好像排得很低。”

汐见美实双手交握,面对妃英理的反问时,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

“谁知道呢?这么说的话,只会有小作家抄袭大作家的情况,不会有大作家抄袭小作家。妃律师,您是这种意思吗?而且,谁知道,高产如金田一作家是不是也有个工作室在帮他量产推理小说呢?”

这话一落,横沟正史顿时胸口升起一口气,正要发作,胸口钝疼,咳了大半天。妃英理立刻出声,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来。

妃英理低头检查自己的资料,说道:“既然这样的话,那我们来谈点新的东西。”

“三年前,织田先生曾经写过一本书,书名为《十二夜物语》。这本书的内容也是构成《子守歌》的基调。很有趣的是,这本书在三年前冬末,织田先生寄给他的责任编辑河合编辑时,明确收到“这份文稿不行”的短信,但是当时河合编辑因为在忙各大出版社编辑联会,并没有收到那份文稿,虽然,现在录像也找不到——”

“不过,按照织田先生所说的,有习惯用练手文来作为灵感的基础,在三年前的练手文里面,我和助手们发现《风中童话》多处和三年之前练手文的内容相似。”

上次赤司和中原两个人哀痛着手稿丢失的时候,织田作之助很自然地补上一句:“但是,我练手文的底稿都在,我写文的灵感有时候也记在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