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下一任首辅

特别关键是在对杨嗣昌的问题上,蒋德璟表现出了与其他大臣截然不同的立场。

由于杨嗣昌为了聚敛军费,曾经献上了四道措饷之策,分别是因粮、溢地、事例、驿递,而这四个政策无不是害民之举,因此蒋德璟认为嗣昌倡聚敛之议,加剿饷、练饷,致天下民穷财尽胥为盗。又匿失事,饰首功,宜按仇鸾事,追正其罪。

说白了,在蒋德璟看来,杨嗣昌跟当年的仇鸾一样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除此之外,更让林敬颇为赞赏的是,蒋德璟是当下少有的实干之才,并不是只会一味务虚。

实际上,在原本历史上的崇祯十六年,蒋德璟通过认真调查和详细考证,将各边饷册细加刎接,计祖制九边及先后增设东西二协,昌、通、津、登、保五处,共16镇,一切新旧练饷兵马及屯盐、漕粮、马价,各项原额、现额,苦心编纂,分纲立目,写得一清二楚,甚至连诸形势要害,及近边部落,今昔疏议有可采者,都写的清清楚楚,写成了一本《御览备边册》呈递给了崇祯皇帝。

只可惜到了此时大明朝的气数已尽,即便蒋德璟呕心沥血之下的呈奏,最终也并没有得到实施,依然只落了个束诸高阁的下场。

一直到崇祯十七年二月时,内阁首辅陈演去职,崇祯这才想起了蒋德璟,将其引入内阁,让蒋德璟负责练饷一事,而蒋德璟却直言练饷殃民之咎,与崇祯发生了口角,最终选择在三月二号去职,此时距离京城沦陷只剩下了半个月。

当然,蒋德璟的引罪出直并非是临危逃遁,实际上他深感自己身为首辅却未能挽救大厦之将倾,也未能拯救百姓,因此他虽然去位之后也并没有离开京城,而是一直都居住在外城,直到闯军贡献京城之后,才选择离京。

后来到了南明时期,福王朱由崧由马士英等拥戴监国于南京,召蒋德璟入阁,蒋德璟认为自己无能,自陈三罪,固辞不受。

等到唐王朱聿键立于福州时,蒋德璟才同黄景防等人受召辅佐唐王朱聿键,后来兵败之后,蒋德璟选择绝食以表示尽忠守节之义。

正因为蒋德璟的才华与人品,才使得林敬想着谋划推荐蒋德璟提前登上首辅之位,但是这一步并不好走,主要还是因为蒋德璟才刚刚入阁不久,如果立刻推其上位,只怕崇祯和众臣都不会同意。

该想个什么办法呢?

林敬不由得有些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