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章

【哇!这是夏洛克认可对方的发言吗?】

【想想看,明明这人外在信息寥寥无几,却展现出如此强大的洞察力与推理逻辑能力,不就证明,他在外想要传达的信息就是他想要别人

认为的那样的吗?!】

【没想到在遇到艾琳·艾德勒之前,夏洛克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旗鼓相当的人?】

【在原著中都没有这个人,难道有艾琳·艾德勒性转的福尔摩斯世界吗?】

【我还在纠结,形而上学在指什么?好难懂哦…】

请放下这个疑惑,那只是机翻引起的问题而已。

我只能说人的悲欢不相通。

我撑着沉重的脑袋继续看下漫画,结果惊喜地发现我出场的戏份还是很少的。

故事主要是围绕着救济站爆炸展开。

夏洛克之所以会刚好留意救济站,是因为他在那之前就知道罗德在伦敦遇险的事情。只不过半年前夏洛克并不觉得这起遇险案有多值得关注和留心。然而,他在半年后注意到这位背包客居然还没有走,而是留在这里。

这补全了我对整个案子的理解。

奥德利大院的那些孩子是夏洛克的贝克街侦察队成员维金斯的下线。在救济站爆炸案发生后不久,夏洛克就单独去拜访罗德家,试探他是否与爆炸案有关。

我也是从漫画里面才发现,罗德真不是专业流浪汉。否则,救济站爆炸当天,社区流浪汉们都去领免费食物和御寒保暖的衣服。罗德不会不知情,而是惯例去救济站取物。

至于我起初确实被警方怀疑为爆炸案的知情者,但通过我的自证,没有动机,也没有作案时间和手法,被第一时间无罪释放了。显然,这一点疑点是没有办法说服夏洛克,也没有办法说服脑洞大开的读者观众。

过完整个故事之后,我惊讶的是华生对我的印象居然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

我一直都以为是华生性格好。在他对比自己年纪小的校友抱有亲近感的同时,还加上联合夏洛克对我做了一个圈套的愧疚感,所以他对我印象很不错。

没想到他是在和三个犯罪者做追逐战的时候,提升对我的信赖感的。

我当时因为低血糖,脑袋晕乎乎的,根本不记得细节,但确实还记得我们一个体能废,一个还刚从前线退下来,还有身心症影响的“半瘸”军医,和三个身强力壮的歹徒拉开了距离。

现在看漫画,我才回想起整个过程。

当时和夏洛克碰面约在圆形的

广场里,而周围的居民建筑也成环形。我们从巷口处逃到人群里还有一个劣势,那就是我们对周围化环境并不熟悉。

于是我提出沿着垂直于原本直线前进的方向跑。

也就是说,不要急于直线跑进人群当中,因为这会很容易被追上。

这个非常好理解,跟做小学数学题是一样的。

当两者速度不同,且在同一方向前进时,两者相遇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而当我们在与对方保持距离的时候,垂直于原本方向,横向逃跑时,我们可以人为地拉长追击距离。

如亚里士多德所言,当被追者领先于追击者一段距离时,从极限数值理论出发,理想情况下,速度较慢的物体不会被速度较快的物体追上。

即我们熟知的「芝诺的乌龟与阿基里斯」。

自然地,在现实情况下,我们不能期待于这种逃跑方法可以实现数学上的无限时间序列。

不过,当人为增加距离的同时,同时也在增加逃跑的时间,这是毋庸置疑的。

逃跑双方其实也是在博弈。

并不一定会总是保持双方同向的情况,也会出现反向的问题。

这个时候,如果不是追赶者与被追者在同一方向,而刚好是相反方向时,这个时候则要采用垂直对称的几何思路,朝着两者之间横向对称轴与空间极限的交汇点方向跑。

因为这个时候,追赶者和被追者的博弈结果是呈镜像动作。

逃跑时,尽可能往交汇点跑,也是比较有效的。

当然,两者运动是动态变化的,对称轴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变化,交汇点也在变,可思路是一样的。

这些话基本可以大声拿出来讨论。

因为数学结果是固定的,不用担心被对方听到,结果就发生变化。这跟玩信息不对称的心理博弈是两回事,就很方便。

我当时跟华生先生说的时候,他没有太大的反应,我自然而然会认为这种逃跑策略并没有特别的。结果,看漫画的时候,我才发现,华生对我的言论很吃惊,还因为能顺利拉开距离而连连多看我几眼。

不过我仍然觉得,我们当时能顺利拉开距离,还是归功于华生是受训过的军人,及时克服身心症,带着我跑的速度跟飞一

样。

大概是因为华生在漫画里面的反应,所以读者就觉得我很厉害了。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关键还是华生厉害。

我琢磨着,以后要及时地夸别人的优点,才不会被人错认为我是个厉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