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第 80 章 天塌了

只用一句话,便把责任从李隆基身上推到了老天爷身上。</p>

李隆基表情好看了许多,又问贺知章“洛阳那几个县的县令渎职,应当降职罚俸,贺卿认为朝中谁能有本事处理水患、安抚灾民”</p>

到底还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执政前期的本事,李隆基也知道天灾之后的后续处理十分重要。</p>

贺知章沉思片刻“老臣倒还真有个人选,陛下认为颜真卿此人如何”</p>

“颜真卿是颜回后人,是开元二十二年的进士,担任了三年的校书郎,性格老成沉稳,做校书郎期间但凡经他手的事务就没有出过错,前几年自请停官为母守孝,如今守孝期正好到了,几月前刚返回长安等待户部任命。”贺知章解释着颜真卿的资历。</p>

开元二十七年八月,朝廷制追赠孔宣父为文宣王,颜回为兖国公,余十哲皆为侯。</p>

颜回的地位狠狠往上涨了一截,颜家后人的地位自然也水涨船高,若非颜真卿在守孝期内,只凭着祖宗余荫也能升上几品官职。</p>

李隆基虽不了解颜真卿的本事,可就看在颜回后人的名头和对贺知章举荐本事的信任上,他倒也愿意任用颜真卿去解决此事。</p>

“那便他吧,命他为伊川县令,立即上任。”李隆基痛快道。</p>

这虽说是挑战但也是立功的机会,要是颜真卿有这个本事能将如今正处在水患中的伊川县治理好,他日后的仕途便会一片坦荡。</p>

若是没那个本事嘛,那就得老老实实再多磨砺几年。</p>

“说起来,这个治水的建议也并非老臣之功。”贺知章有心为李长安请功。</p>

这本来就是李长安的功绩,贺知章不愿意拿着李长安苦心竭力写出的奏章当作自己的功绩。</p>

“哦,竟然不是贺监所写吗”李隆基顺着贺知章的话往下说。</p>

贺知章道“乃是寿安公主知晓老臣曾担任过多年的工部尚书,特地到臣府上来找老臣说了此事。”</p>

“她小小年纪竟有这个本事。”李隆基轻笑。</p>

李隆基倒是不怀疑李长安去找贺知章的用心,只有太子去拜访臣子才会引起李隆基的不满,李隆基只防备儿子,只把儿子都关在十王宅,公主府想建在哪就建在哪,这些公主在李隆基看来和朝臣有所来往很正常。</p>

更不要提李长安才十岁,李隆基只要没有被猪油蒙了心,就不会去怀疑自己十岁的小女儿会有什么图谋。</p>

尽管李长安的确是有图谋。</p>

这一桩烦心事处理好了,李隆基心情又好了起来,他看了看时辰,发现还不算晚,就又起驾回了杨玉环的宫殿。</p>

还将此事当作乐子和杨玉环聊起了此事。</p>

“朕还不知道寿安为何又对洛阳如此上心了。”李隆基笑道。</p>

杨玉环的笑意却是浅了浅。</p>

比起贺知章,杨玉环要更加了解李长安,也更加了解如今的枕边人李隆基。</p>

贺知章想要为李长安请功,杨玉环却知道李长安并不愿意引起李隆基过多的注意,李长安目前更愿意在李隆基面前做一个一心讨好父皇的女儿,而非臣子。</p>

思及此处,杨玉环眼波流转,轻笑一声“妾身倒是知道安娘为何对洛阳如此上心。”</p>

“哦”李隆基看向杨玉环。</p>

杨玉环捂着嘴唇咯咯笑“她可买了不少洛阳的地,想在那边做生意呢。还拉了妾身给她投钱,算起来这生意也有妾身的一份利息。”</p>

“安娘对她自己的地能不上心吗。”杨玉环轻飘飘便将话题从李长安对洛阳上心,转移到李长安对她自己花钱买的地上心了。</p>

李隆基打趣道“那这回玉环可就要赔上一大笔钱财了。”</p>

“妾身住在宫中,一切吃穿都由陛下养着,就算赔了钱,难道三郎还能不管妾身吃穿吗”杨玉环情意绵绵地看着李隆基,白了他一眼。</p>

李隆基却颇为受用,哈哈大笑,又拿起金樽饮了一杯酒。</p>

金樽中大半的酒水洒在了地上,打湿了地面。</p>

湿漉漉的地面上满是雨水,雨倒是停了,只是天上的云层还像铅那样灰,压在头顶,仿佛天塌了一般。</p>

陈珠双目无神抱着膝盖坐在地面上,两只木讷的眼睛死死盯着水面。</p>

她没回到家,人群把她裹挟到了山上,陈珠在人群里找了又找,看到了几个认识的人,里面却没有她爹娘,也没有她阿姊。</p>

听逃过来的人说,县东边那些房子都已经被淹了,离河太近,水哗啦一下就冲了过来,根本来不及跑。</p>

陈珠还是抱着一丝希望,万一还活着呢,就算三个人里只活了一个人也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