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

当年宣阳侯为何会当中发狂刺杀恒亲王,他也是知晓其中原因。

恒亲王胆大妄为,先是诬陷宣阳侯在大兴宫的修筑上造假贪污,后是当着宣阳侯的面自爆当年荣安郡主难产而死的真正原因。

原来竟是他派了会武的流氓地痞去骚扰报复当时已身怀六甲的荣安郡主,才导致荣安郡主受惊大出血,故才早产难产而死。

此话一出,恒亲王挨打都是小的,宣阳侯正直无畏,哪里会受皇威所迫,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要同恒亲王做个了断。

只可惜,最后宣阳侯没能得逞,还差点落了个满门抄斩的结局,如若不是沈黎安据理力争,找出了造成大兴宫坍塌的“幕后之人”,给了他放过宣阳侯的理由,只怕是京都已无沈家。

宣阳侯出狱后,才得知荣安郡主的母家对此事竟然一直都是知情的,只因荣安郡主的母家乃是太后一脉,太后亲自下场游说,自然不敢有所异议,只当这是一场意外不敢再提,甚至将最该知情的宣阳侯蒙在鼓里。

痛心疾首,失望透顶,多种情绪压在宣阳侯身上,让其彻底没了留在朝堂的理由,辞去职位,与太后母家断交过后,近几年都未在公众面前露过面。

说到底也是他这个当皇帝的亏欠了他们,碍于种种因素,没能站在宣阳侯那边。

他是帝王,天下之主,能够意识到自己一时的昏庸可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错事,并及时止损竭力挽回,已是难得,可是若让他当着世人的面坦荡直白的承认,他做错了,他自认做不到。

重新将大兴宫之事翻出来,不就是相当于打他自己的脸,变相承认他错了吗?悠悠众口如何堵得住?可如若不给个交代,按照沈黎安的性子,只怕是难以收场。

文景帝捏了捏眉心,伸出一只手指了指一旁的付霄云,“此事由你大理寺全权负责,重启案宗,该追责的追责,该判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