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官僚子弟?

“再来一个。”

崔勇志平时一顿只能吃半个干硬的馒头,或者小半张饼,基本就是吊着不让他饿着却也绝对吃不饱。一方面让他虚弱不好逃,另一方面李姓汉子他们储备的口粮其实也不多了。

得到了另外一个馒头后,崔勇志说道:“南军。”

果然!

李姓汉子对南军非常熟悉,他就知道自己的判断不会错。

“你家掌柜那么年轻,南军大好前途怎么就不要了?”

“不关你的事!”

李姓汉子也不追问了,这些年眼红在海外暴富的人真的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低级官吏弃官出海的。他认为刘一峰或许就是个低级军官,还是在本土穷地方卫戍的那种,所以干脆就想办法退役了,来东山州闯荡。

南军和北军不一样,北军是9大边镇重新组编的军队,早期兵源几乎都是卫所制的,后期才开始有了募兵。南军则从大倭寇开始,兵源就是募兵制的。本朝初期的张居正改革后,南军为了拥有强大的战斗力,在沿海一带大规模募兵,并有了非常人性化的退役制度。

基本上,士兵在南军中服役10年就能退役,退役后的士兵大多数都成为了安南都护府的第一批开垦者,这也是安南都护府武德充沛的根本原因之一。

当然十年服役期满后,也可以不退役的,服役5年或者有卓越的战功就能参加士官考核成为中低级军官的,这也是良家子百姓踊跃加入南军的主要原因之一。

明朝不是宋朝,明初期武官地位其实还高于文官的,中期文官反超了武官。但在本朝,因为北伐西征南侵东扩的缘故,武官地位开始恢复,已经和文官持平了。对于普通百姓而言,这是继科举后另一条实现阶级跃升的道路,读书不行或者没条件读书的良家子纷纷踊跃参加南北西军。

于是大明干脆把南军成熟的募兵制普及到了北军和西军上,本朝兵源质量和强汉盛唐时期一样,优质的不得了。

李姓汉子也动过参加南军的心思,不过他这人不爱被管教,又要服役5年才能考取军官,才放弃的。

“那你呢?听你口音看你体型是东北人士吧,你也是南军出身?你们东北人不是更喜欢去北军嘛?”

“你问我这些干嘛?”

“好奇嘛。”李姓汉子说道:“我和我兄弟们都算好手,但抓你愣是废了好大劲儿,所以我想知道你是不是南军或者北军中的好手。”

崔勇志表面上维持着警惕和不以为然的态度,实际上内心早就乐开花了。

他作为高丽人中的最底层孤儿,别说汉人了,同胞都鄙夷的叫他们东夷奴,从小就饥一顿饱一顿饱经欺辱长大的他不可能不自卑。虽然在刘一峰这里得到了作为人最基础的尊重,又拼命完成了李鸿基的训练,得到了刘一峰和李鸿基的肯定,但内心深处还是不那么自信的。

信心的来源有3点,要么自信,要么有实际的成果,要么获得强者的肯定。

自信他是没有的,但和东山钱庄的人交手后,他们发现自己好像真的很强,现在又获得了除了刘一峰和李鸿基外,李姓汉子这帮他认为是强者的肯定,崔勇志的信心开始萌芽并茁壮生长了。

这种感觉是非常正面,非常舒服的。

他还想听李姓汉子对自己更多的肯定,所以他谦虚道:“不,我不是什么好手,我不是被你们抓了吗。”

“那是因为我们埋伏了你,而且我说了,我们是好手。”

李姓汉子这帮人和崔勇志就完全是对立面了,本来就自信,又在安南都护府有实际的战例,也获得过其他强者的肯定,自信是溢出来的。

崔勇志低下头继续啃着馒头,但内心对李姓汉子的感官已经好了很多了,甚至有了自己死在他们手上,也算死得其所了。

“我不是南军出身,但我的确经历过南军的系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