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薨了,何时?何地?何因?

他竟全然不知。

好似也没想象中那么悲伤,五岁的孩子仅落了一盏茶功夫的泪,便生生止住。他的心,早已在这皇宫的牢笼中枯竭,就连情绪的波动,都那么奢侈。

“福生,为何父皇不喜我?为何母后也不喜我?”他拽着一旁的小太监,时不时追问,非要得到答案似的。

小太监抹汗慎言:“陛下公务繁忙,自没工夫来看殿下。先皇后凤体不健,足不出殿,哪能关心到殿下,如今又……先皇后娘娘不是派给殿下一死士作陪么?”

小殿下回头望望黑暗里隐匿的小昭云,不满地嘟囔:“他就像块木头……”

东秦景和九年,落叶满川的秋日。

万物丰收,硕果累累的时节,仅由昭云与福生作陪,太子殿下被送去舟山,自此,再未被圣上提及。

舟山清冷,山间立有一小小青渊寺。于那蕞尔小地,堂堂太子白盏辛,清苦过活了整整三年。

青渊寺的生活,饥寒交迫。

他时常在冬日里惯性地缩成一团,于天蒙蒙亮时起床,苦咽那碗凉透了的冰素粥,立于枯叶零落的院中练武,至夜里点燃唯一一盏油灯,念书以平心中的忧悒与恐惧。

黑夜里,他总得一个人过,漫漫八年的暗,他从不能适应。

他还是个孩子,一个八岁的孩子。

孤苦伶仃,无人问津。

是死是活,无人关心。

若做太子,便要受如此待遇,那他宁愿不做太子。

多少个日日夜夜,他乞求上苍,可不可以不做太子。后来他知道此皆无望,便换了个请求。

孩子开始晨起磕头上香,晚间也磕头上香。他诚心诚意求佛祖,赐他个伴儿。

他求佛祖,赐他一个人。他不在乎这个人好看与否,贫穷与否。他只想要一个温暖的怀抱,只想有个人疼疼他。

哪怕是一句简简单单的“怎么还未睡?”他也从未听人问过。

一日,忽得父皇传他回宫的急诏。

小太子喜极而泣,即刻领昭云、福生快马加鞭赶回京城。所有美好一应呈现在脑海:父皇是不是念他了?

仅仅是想到京城还有人惦记着他,他便开心。

然,他从未想过,回家如此艰难。

自小太子出了舟山,便有无数刺客拼死追杀。师承青渊寺明翎大师的他,虽在短短三年练就一身武艺,却因年纪太小终究敌不过黑压压的一片。

福生被俘虏,当场自尽。他同昭云一路朝京城奔逃,只为见父皇最后一面。

面没见着,他与昭云却走散了。

被杀手穷追不舍,身中数刀,无奈之下,他藏身于一店家的院落中。

躺在草丛中,他血流不止,耳鸣阵阵,听着清晰如鼓的心跳,感受生命一点点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