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在传统的技术经验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后世制作青瓷的技术更加提高,产品更加精妙。

在釉药的发明和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技术也得到了发展。1976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庄地区发掘西周都市遗址时,发现了四种不同形式的玻璃珠和管状绿色玻璃项链。在这以前,也曾经从湖南长沙、河南辉县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一批白色、翠绿色、深绿色的玻璃或釉玻璃制品,色泽美观,大都半透明。据分析,它们是一些含铅量比较高的铅玻璃。可见,中国古代的玻璃制造技术同铅釉的发明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历史渊源也是由来已久的。

我国白釉瓷器,萌芽于南北朝时期,比较成功地烧成于隋代。到了唐代,邢窑(在今河北内丘)的白瓷已经发展成为青、白二大瓷系中的主流之一。唐代著名白瓷窑除了邢窑之外,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也是名列前茅的。1958年,在景德镇胜梅亭出土的唐代白碗,据研究,白瓷胎含氧化钙比较多,烧成温度已经达到了一千二百度,瓷器的白度也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以上,接近现代高级细瓷的标准。这一成就的深远意义,在于为后来青花瓷器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宋代瓷器在胎质、釉料和制作技术上又有新的提高,是我国瓷业发展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向来被称为造瓷技术完全成熟的时期。在工艺过程方面,有了明细的分工,有专管火候、配料、制胎和施釉等工种。这种生产上的明确分工,既标志着瓷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专门技术的提高。定窑、汝窑、官窑、龙泉哥窑、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这五大窑和其他名窑的作品,在釉色和花纹图案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例如龙泉哥窑运用不同的受热膨胀系数烧成的“百权碎”,龙泉弟窑的“粉青”,定窑的莹白、甜白、牙白和绣花、刻花、印花,官窑的“紫口铁足”,景德镇的月白(影青),建窑的“鸟黑兔毫”、“鹧鸪斑”,磁州窑的黑釉刻花以及杂彩等瓷器,都是负有盛名为世所珍的佳品。

在宋代的许多名窑中,应当重点指出的是现今河南禹县的钩窑窑变(经过窑烧釉药起化学变化),它以盛烧红、蓝色釉和衍生的紫色瓷器著称,五光十色,异军突起,打破了以往青、白瓷的单纯色调。据分析,钧窑釉的红色,是由还原铜的垦色作用产生的。铜和铁的呈色原理十分相近。在钩窑红釉的成分中,含氧化铜大约百分之〇·三三。虽然釉中的其他微量金属元素也可能起呈色作用,但是,宋代劳动人民懂得利用铜盐的呈色作用、通过控制火焰性质的办法来得到几种釉色的技术,是难能可贵的。

宋代瓷窑结构的革新也值得重视。就北宋的龙泉窑来说,它是龙式窑,依山建筑,窑腔庞大,一窑可以放置墩一百七十多排,每排容一千三百多件,估计一次可以烧两万到两万五千件。窑的中部作弧形,可以降低火焰的流速,火势从前向后移去,窑温可以全部被利用,成品的釉色一致,老嫩差异很小。这时候北方烧瓷由烧柴的直火窑改进成为烧炭的倒火焰式窑,也大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

元代北方还有用铜红呈色、色泽别效的釉里红瓷器,而景德镇工匠又把它提高,并且制作成功一种用钻土矿作颜料釉下彩的青花瓷器。

明代烧瓷技术比前代又有所前进,它的巨大成就首先表现在精致白釉的烧制成功。这种细腻莹彻的白釉,由于所含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特别高,同时熔剂含量又很低,所以釉色透亮明快,纯白如牛乳色。白釉质量的提高,为一道釉和彩瓷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彩瓷先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图案,再上釉后入窑烧制的,叫做釉下彩;在上釉后入窑烧成好了的瓷器上再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叫做釉上彩。我国著名的青花瓷器就是釉下彩的一种。所谓青花瓷器,它是一种白地蓝花的作品,也是明代瓷器生产的主流之一。据分析,在它的釉料中,含有氧化钻青料,这种青料的色调,髓着温度的高低和火焰的性质情况而有很大的变化。如果瓷器不是在还原焰中烧成,那么青料中的钴便不会显现出美丽的蓝色;温度太高或大低,也会使青花大大减色。因此,就必须严格地掌握火焰的性质和配制釉药的准确性。在这方面,明代劳动人民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明代青花瓷器质地优美,畅销中外。

明代的另一项重要成就,就是铜红呈色的一道釉瓷器,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明代瓷器丰富多彩,就一道釉瓷来说,永乐年间有鲜红、翠青,宣德年间有宝石红,弘治年间有娇黄,正德年间有孔雀丝、回青,嘉靖年间有孔雀蓝。其中鲜红、宝石红等铜红釉成品格外优异。铜红釉虽是从宋代的钧窑窑变开始的,但是经过元代的继续发展,到了明代,已经很成功地烧成了色调别致的釉里红的鲜红和宝石红。这是由于在烧炼的过程中,既掌握了还原焰技术,又能够把氧化铜转变成游离状态的铜,使它均匀地分散于釉药中,并且把金属铜转化为胶体状态,这种成就不是偶然得到的。

明代瓷器加彩方法的多样化,标志着我国造瓷技术的高度发展水平。如成化年间的斗彩,嘉靖、万历年间的五彩,就是名驰中外的杰作。所谓斗彩,就是在烧成青花瓷器上加红、黄、绿、紫等彩料,经炉火烧炼而成的。所谓五彩,不一定是五种颜色,而是包括红彩在内的多彩瓷器。

清代的瓷器,是在明代取得卓越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因此造瓷技术达到了辉煌的境界。

在一道釉方面,康熙年间烧制的天蓝、翠青、碧青仍苹果绿、娇黄、吹红、吹紫、吹绿最好,乾隆年间生产的各种宋釉、五彩最好,而雍正年间的胭脂水、油绿、天青以及仿汝、仿官、仿钧、仿龙泉等仿古瓷器,都能准确配料,恰如其分地掌握好火候,使器皿在烧成的时候和原样无异。

在红釉方面,康熙年间的鲜红、郎窑红和乾隆年间的仿宣德弄红以及矾红、釉里红等,都是继承并发展了明代造瓷技术之后所取得的新成果。

在彩瓷方面,康熙年间的素三彩、五彩和雍正、乾隆年间的粉彩、珐琅彩等,都是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都是属于釉上彩。

所谓粉彩,就是在色料中加入铅粉或在色料上面另外涂上铅粉制成的,利用控制温度的办法,使它在烧成的时候釉面呈现不同的色泽。由于浓淡协调,光泽柔和,能表现出明暗分明的立体感,所以很受人们欢迎。珐琅彩也是用粉彩的手法制造的,瓷胎画珐琅,它和粉彩瓷器在腊质、形态、款式仍图样、风格等方面都是精美无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