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陷落

只有极少数一些人,在这种绝望的处境当中还是岿然不动,他们并非还抱有希望,只是已经做好了死的觉悟。

俄军再度发动进攻之后,华沙城外的阵线被轻易地突破,幸存者们则不得不退入到了城市内,准备依托城市本身进行最后的抵抗。

而这时候,俄军对华沙的炮击仍在持续,这种炮击已经不再是为了杀伤敌人,而是为了对波兰人清晰地表明沙皇的怒火,以儆效尤。

在炮击结束之后,俄军以近乎于行军的姿态,正式进入到华沙城内。

首先开进华沙的荣誉,被元帅授予给了久负盛名的近卫普列奥布拉任斯基步兵团,这支军团作为沙皇陛下身边最亲近的部队,一直也拥有着最好的待遇,此刻它的官兵们都穿着鲜亮的制服,以仿佛胜利者阅兵的姿态,从容地列队进入到了华沙城内。

而其他俄军部队,也都紧随其后,以同样高傲的方式,再度将俄罗斯帝国的铁蹄,播撒到这座东欧名城的土地上。

这已经是不知道第多少次了。

即使此刻城内还有人在街道上、在房屋内反抗,即使城内的交火声还是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影响到俄军官兵们的好心情,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已经结束,只剩下了最后的扫尾工作而已——诚然事实也确实如此。

不过,这一次,元帅提前下达了命令,禁止俄军官兵在进入华沙之后抢掠——毕竟,这座城市重新成为了沙皇陛下手中的珍宝,不能够随便毁损;而且元帅自己也将成为帝国驻波兰总督,他当然也希望自己手里能够一座完整而且运作良好的城市。

在军官们的督促之下,没有发生暴乱和抢劫,进入华沙城内的俄军,迅速地向市内各个区域开进,虽然各处都有零星的枪声,到处都有火光,但是一切却异乎寻常的平静。

相比于之前的战败所引发的骚动,华沙人民对这一场溃败已经显得漠不关心了,因为大量的市民已经逃跑,所以华沙的人口已经比不久之前少了大半,街道和房屋都显得空旷了起来;而那些剩下的市民们,也只能瑟瑟发抖地躲在自己的房屋内,向上帝祈祷自己接下来不要遭遇厄运——他们也只能做这点事了。…。。

当然,在这种绝望的惨景下,有一些人的应对要“精明”许多,一群群官员和贵族,不知道从哪个角落冒了出来,然后打着白旗向俄军投降,许多人更是声称自己从一开始就反对这一场叛乱,早就期盼着俄罗斯王师光复华沙了。

这些卑鄙的懦夫,得到了元帅和军官们轻蔑但却又礼貌的招待,毕竟对俄军来说,尽快恢复华沙城的秩序才是最重要的,等大局稳定之后,再事后清算也不迟;再者说来,帝国想要统治波兰,也需要得到当地精英的合作,愿意归顺沙皇的人应该得到优待。

就这样,如同潮水般涌入华沙的俄军,穿过了街巷,来到了华沙的王宫,来到了华沙的市政厅,占领了一个个要地。

最终,在不到两天的零星战斗之后,俄军重新占领了整个华沙,付出的伤亡寥寥无几,华沙这座古老的城市,也没有经过太大的破坏,就重新回到了沙皇的手中。

在彻底平定了华沙的抵抗之后,志得意满的俄军统帅帕斯凯维奇元帅,骑着高头大马,在士兵们的簇拥和欢呼声当中,来到了华沙市中心的市政厅广场,他准备用一场盛大的阅兵仪式来庆祝帝国平叛战争的胜利(虽然接下来还需要再去扑灭其他地方的零星抵抗,但是这已经无伤大雅),同时向所有波兰人宣告帝国的不可战胜。

空旷的广场上,此时已经挤满了俄军的官兵,他们相貌各异,但是脸上却挂着同样的兴奋和喜悦。

此刻的元帅,穿着簇新的军礼服,胸前别着自己从军后获得的重要勋章,头上带着双角帽,尽显征服者的威武霸气。

而这时候,遵照他的吩咐,亚历山大·瓦莱夫斯基伯爵,被几个骑兵带到了元帅的面前。

“年轻人,我说过,我让你来亲眼见证华沙落入我们手中的时刻。”元帅轻轻地挥舞了一下手中的权杖,示意他凑近一点,“现在,你看到了。”

亚历山大脸色苍白,心情极度沮丧。

尽管他知道这是必然要发生的事,而且早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是真正看到成千上万的俄军官兵挤在广场上欢庆胜利时,他的心里仍旧感受到了极度的厌恶和不满。

唯一值得他庆幸的一点是,华沙毕竟没有被暴怒的沙皇夷为平地,它终究还是保存了下来——哪怕是在异国的暴君统治之下,但至少它还活着。

这已经是最后的安慰了。

“元帅阁下,恭喜您为沙皇陛下和俄罗斯帝国重新夺回了华沙。”亚历山大压抑着心中的不满,然后以尽量平静的语气向对方道贺,“俄罗斯人民势必将会为您的伟大功绩而欢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