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英国领事碰了一鼻子灰,心有不甘的悻悻而去,走出总司令部时回头望了眼站在门口的总司令,心道:“这个家伙一定是疯了!中英结盟?中国能给英国什么?日本有远东地区最强大的舰队,中国有什么?……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疯子!朱尔典先生的看法是绝对错误的!这样一个毫无逻辑的疯子怎么可能取代袁世凯统治中国?”

虽然没人知道英国领事的腹诽,但是他们中的多数人确实对英国的警告心有余悸。

“希望总司令认真考虑一下英国领事的建议。英国人,咱们现在得罪不起。”

望着英国领事远去的背影,黎元洪面无表情的劝了一句。

“黎议长,英国人这是虚张声势,欧洲局势那么紧张,他们哪里有心思管得过来这汉冶萍的事情?在英国商人眼里,汉冶萍不过就是一个小作坊而已,他们之所以要如此抗议、警告,不过就是为了挽回一点面子而已,好歹大英帝国是被人打了脸,如果不抗议抗议、警告警告,大英帝国以后还怎么在世界上混?”

说虽如此说,但赵北确实也有些忧虑,黎元洪说得没错,现在的大英帝国确实得罪不起,连德国也不敢得罪英国,更别说是小小的共和军了。

但是不得罪也必须得罪,好不容易跟德国商界搭上了线,好不容易让德国的皇帝陛下记住了“远东狂人”的名字,这已经走到了独木桥上,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往前走了,如果现在对英国的强硬立场有丝毫变化的话,德国人会马上抛弃“狂人将军”,再次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到袁世凯的北洋集团,去拉拢那个扶不起的阿斗,毕竟,袁世凯袁大总统占着一个“中枢”的名义,是这个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领袖。

在这个东方国家,外交上应该走上层路线,这是欧洲列强的共识,也是他们的历史经验,如果不是袁世凯在铁路问题上迟迟不能决断的话,德国人也不会转向中国的地方实力派,他们这是将死马当活马医,纵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必须给袁世凯一个教训!叫他知道,德国的力量也是不容轻视的。

微妙,现在的局势非常微妙,无论是袁世凯还是赵北,都在小心翼翼的走独木桥,但问题是,这座桥由洋人把守着,如果挑战了他们的底线,桥上的人随时都可能被他们掀下桥去,摔个粉身碎骨。

在走这座独木桥的时候,还必须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要想办法避免英国和德国达成幕后交易,在对华立场上采取一致行动,如果那样的话,赵北和他的共和军将被那位健忘的德国皇帝忘得一干二净。

毕竟,历史上的“四国银行团”就是由英法美德四国组成,后来日俄两国加入,又将其变为了“六国银行团”,由此即可看出,在对华金融垄断方面,无论东西方列强,都想分一杯羹,如果给他们机会,如果不在他们之间制造矛盾的话,这些列强未必不会暂时放下分歧走到一起,对着这块中国肥肉指指点点,想“公平”的将它分吃殆尽。

这叫“一堂和气”。

但是既然赵北穿越到这个时代,那么,他就不会允许这种“一堂和气”的远东格局出现。

第256章 利字当头

“六国银行团”的组建正是在辛亥革命前后,组建之后,这个金融垄断集团便立即倒向了袁世凯,而袁世凯也正是利用从他们手里借来的洋款将南方革命派彻底打垮,如果不是他得意忘形,想将袁总统变成袁皇帝的话,中国的近代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副模样。

现在,赵北所做的一切正是为了将这种列强在远东的“一堂和气”消灭在萌芽状态,冒着激怒一派列强的风险也必须将另一派列强拉到自己这边来,让他们看到,除了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之外,在南方还有一个值得投资的实力派军事集团,鸡蛋确实不能只放在一个篮子里,那样风险太高,还是分别装在不同的篮子里较为稳妥。